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为切入点,来探讨五四时期科学与浪漫主义的关系。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五四时期科学语境的形成背景。该部分较为简明地梳理阐述了科学语境的形成背景,描绘了当时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科学已突破中国传统的“格致”概念而主要体现为“科学精神”。
二、科学话语与浪漫主义的“中国化”。该部分通过对浪漫主义的梳理,认为其本质基点是反科学主义的,而日本这个特殊的媒介影响了中国浪漫主义发展的进程,给了中国很大的参考借鉴作用。出于现实功用的考虑,中国文人摈弃了西方浪漫主义反科学主义的特质,先驱者对科学的狂热崇敬与浪漫主义的强烈主观性在精神内里上的一致性,使得科学和浪漫的结合成为可能。
三、科学话语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影响。该部分通过梳理郭沫若的求学经历、所著文论等史料知识,描绘了郭沫若对科学的理解,并分析了科学话语与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的关系,主要从“泛神论”、“新诗意象”、“心理学”三个角度来解读。
结语部分则总结了科学话语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价值,认为科学扩大了文学创作的表现内容,更新了文学创作的表现技巧,特别是促进了传统时空观念的打破。但是对科学主义的过分推崇会造成新的片面性,容易导致抹煞文学的主体性,减弱文学的审美本质以及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