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操作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近十年来,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我国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日益上升、一大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银行业市场结构越来越分散,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银行信贷等传统融资方式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不断下降,新的融资方式占比大大提高,社会融资结构已经开始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货币政策传导是以信贷渠道为主要传导渠道。那么,在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是否会受到影响,如果受到影响,它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影响又是什么样的,机制又是什么。本文主要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的结构变化角度进行研究。 本文在写作上共分为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从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的理论渊源、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以及研究视角几个方面进行了规纳和评述。 第二章为我国信贷渠道存在、及传导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理论分析主要从CC-LM模型及我国信贷渠道存在的现实条件角度进行。在实证分析上,运用偏相关系数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及预测方差分解等实证技术研究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与银行信贷相关系数显著性高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与其它中介目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CPI的作用相对于货币供应量、股票市场更大,而且更加持久。从而表明银行信贷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章末,提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即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微观视角、银行业市场结构——中观视角、社会融资结构——宏观视角。 第三章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角度研究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首先,对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造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影响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银行的现金、有价证券投资对信贷资产的比值变量与货币政策变量M1交互项的系数为负,非存款负债占总负债比值变量与货币政策变量M1的交互项系数也为负,这表明银行的现金、有价证券投资对信贷资产的比值越大,非存款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越大,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越小,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越弱。在第四节中,提出实证结果成立的两个机制。一是资产与负债的替代效应;二是资产负债结构具有“信号显示”功能,它可以向市场传达有关银行经营、抵抗冲击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因此,良好的、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可以使银行抵消货币政策冲击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削弱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 第四章从银行业市场结构角度研究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首先回顾我国银行业的演变历程,运用市场结构指标变量定量分析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并通过引入市场结构变量、构建古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对信贷渠道传导效应带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且采用不同的银行业市场结构衡量指标及对扩展的动态实证模型进行系统GMM估计保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银行的所有制性质、规模特征、流动性状况及资本充足率是导致市场结构影响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最重要的机制。 第五章从社会融资结构角度研究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首先对近些年来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所出现的变化进行定性与实量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企业融资决策如何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并通过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融资结构影响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信贷融资占比越高,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越强。出于结果的稳健性考虑,实证中又采用了以股票融资增量占比度量的融资结构、以及按时间段分组的样本进行面板回归,回归结果与信贷融资占比度量的融资结构结果相一致。银行信贷在紧缩时期对大企业与小企业存在非对称性调整、可替代性融资的区域分布差异、企业特征的区域分布差异、对外开放程度的区域分布差异是导致社会融资结构影响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的重要传导机制。 本文最后一章总结了全文的结论,并指出结论所蕴含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