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碎茶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813225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不同采摘、加工季节和不同揉切规格大小的CTC红碎茶香气物质差异研究,探究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贮藏条件下不同规格红碎茶的香气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挥发性物质,GC结合GC-MS对香气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红碎茶从生产加工到储运过程中香气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春夏季节多种规格的CTC红碎茶的香气检测结果表明,春、夏季节茶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香气物质组成成分含量。在感官审评香气方面,春季红碎茶表现出花香、甜香且香气更佳浓郁,而夏季红碎茶普遍带有青气,香气得分较春茶低。通过PLS-DA分析表明,反式-2-己烯醛、苯乙醛可作为夏茶的鉴定因子。而春茶可用橙花醇、反式-橙花叔醇、芳樟醇等花香物质作为差异性标志。表明季节差异导致红碎茶香气品质风格差异较大。通过不同加工规格之间的对比,红碎茶也产生了不同的香气形成规律。
  (2)将红碎茶分别置于低温(4℃)、室温和高温(40℃)环境下贮藏,分别在贮藏3个月和6个月时,对其挥发物质进行检测,以研究红碎茶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低温和室温贮藏6个月时,均能较好的保持红碎茶的香气物质,而高温环境下红碎茶贮藏6个月时陈味初显。通过PLS-DA分析,找出香叶醇和芳樟醇氧化物可作为红碎茶“后熟”作用的标志性物质;亚麻酸乙酯、棕榈酸甲酯、1-戊烯-3-醇、反-2-己烯-1-醇和顺-3-己烯-1-醇可作为红碎茶陈味物质的标志因子。
  (3)分别设置25℃30%空气湿度和25℃60%空气湿度贮藏环境,在贮藏3个月和6个月时,对其挥发物质进行检测,研究红碎茶在不同贮藏湿度环境下香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过低的空气湿度贮藏环境下,短期存放对香气品质更有利,但是稍长一些时间容易产生陈味。对于红碎茶实际贮运当中,避免过高空气湿度的同时,也要注意长期过低的空气湿度也会有对红碎茶香气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不利于夏季茶青涩味的转化。
  (4)选用不同透光度的包装材料进行贮藏茶样的包装,研究光照对香气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透光贮藏条件下,红碎茶香气物质种类减少且伴随着花香、甜香的物质损失,从而导致红碎茶香气寡淡。
其他文献
绿茶茶汤在冷却后产生浑浊的现象,叫冷后浑,也叫茶乳酪。冷后浑是茶叶在日常品饮以及茶饮料制作与储存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不仅会影响其外观品质,同时也会造成内在风味品质的明显下降,但目前其络合机理尚未明确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调控方法。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宏观的化学组分分析结合微观的晶体学研究手段,对绿茶冷后浑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首先根据时间和温度两个因素,快速选定出适宜茶乳酪形成的条件(即4
学位
酸腐病是柑橘果实采后贮藏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传染性强,病果附近果实极易受感染,导致柑橘大面积腐烂。酸腐病果散发出刺鼻的酸臭气味,易于辨识。然而,关于酸腐病菌对柑橘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目前尚未有研究报道。  本文研究了蜜桔、椪柑、脐橙、红美人果实感染酸腐病后气味感官的变化和挥发性物质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椪柑酸腐病果的果皮上分离纯化获得一株柑橘酸腐病致病菌株。通过比较形态学特征、
学位
果实的色泽是果实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果皮中的黄酮类物质,尤其是花青苷,对果实的色泽形成起重要作用。光照是影响果皮中黄酮类物质合成的重要环境因素。到目前为止,光照对红梨花青苷合成的调控已有深入的研究,而同属苯丙烷代谢产物的黄酮醇在梨果实中的研究仍较少。在苹果、番茄等园艺作物中的研究表明黄酮醇代谢对果实的色泽形成有重要影响。现有的研究发现SG7亚族的R2R3型MYB转录因子可以促进黄酮醇的合成,且光
学位
杨梅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其果实富含花青苷、原花色素、维生素C和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被誉为“江南珍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杨梅通常是雌雄异株植物,偶有部分雌株品种突变出雄花的现象,比如雌株‘东魁’能产生可育的雄花花粉。生产上以栽培雌株为主,雄株主要用于授粉,因此栽培上往往需要大面积种植雌株而仅需少量雄株。但是杨梅童期长达6-7年,若无法在苗期进行性别鉴定,将造成土地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浪
学位
果实色泽是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红梨果实色泽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果皮中花青苷的积累。花青苷的积累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光是影响植物花青苷合成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光对花青苷合成的影响包括光质、光强等方面,其中不同光质对植物花青苷积累的影响各异。不同光质通过它们特有的光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花青苷的生物合成。虽然光信号通路的研究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较为明确,但是在梨等木本植物中并未进行深入研究,且
学位
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不仅决定了货架期的长短也是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猕猴桃(Actinidia spp.)果实是一种呼吸跃变型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乙烯并迅速软化。软化后的果实食用品质显著提升,但过度/不可控的软化会严重影响果实的货架期,造成极大的采后损耗。本文研究miRNA对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的调控机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烟草双荧光素酶、酵母杂交、双分子荧光互补等技术手段,阐
学位
茶树花是一种新资源食品,其产量在中国十分可观,但目前利用率较低。皂苷作为茶树花中的重要功能成分和特征性组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抗肿瘤的活性也渐渐受到关注。但由于茶树花皂苷分离难度较大,至今为止关于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较少。卵巢癌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离纯化并得到了高纯度茶树花皂苷(Purifiedteaflowersaponins,PTFSs),且对其进行
学位
芽休眠的特性能使植物免于低温伤害安全越冬,也能使果树来年正常开花结果。广义的休眠通常分为类休眠、内休眠和生态休眠,狭义的休眠则特指内休眠(本文所指)。随着秋季日照变短,气温降低,果树逐步进入休眠,经过一定时长的低温积累,休眠得以解除。解除休眠所需的有效低温积累时数称为“需冷量”。需冷量因种类和品种而不同,是果树引种和设施栽培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许多果树产区都出现了果树需冷量无法满足
学位

氧化应激胁迫是广泛存在的健康威胁,主要由自由基积累与清除的不平衡导致,科学摄入适宜的天然产物是应对氧化应激损伤的有效措施。柑橘(Citrus reticulata)作为一种日常消费水果,富含天然产物,尤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代表。本文针对柑橘果实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含量检测、分离纯化工艺、氧化应激调控及其机理展开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柑橘果实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具有品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从6类35
学位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果实的红色源于花青苷的积累。前人研究表明,FaMYB10转录因子是草莓花青苷合成最重要的调控因子,但其上游调控因子尚不清晰。AP2/ERF位于乙烯信号转导最下游,已有研究报道表明其参与调控果实品质,例如香气、质地、风味、色泽等。本文以FaMYB10为靶标,利用双荧光素酶体系,筛选调控果实花青苷合成的AP2/ERF新基因FaRAV1,并确定其调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