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T4分期与病理分期存在偏倚的结肠癌患者预后分析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发生临床T4分期与病理分期存在偏倚(cT4pT2-3)的相关因素,并探讨cT4pT2-3偏倚及其相关因素对结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54例术前临床评估T分期为c T4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术后病理T分期为p T2-3(cT4pT2-3),122例术后病理T分期为p T4(c T4p T4)。分析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p N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与发生cT4pT2-3偏倚的相关性。并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法及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法探讨发生cT4pT2-3偏倚及其相关因素对结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发生T分期偏倚的患者(cT4pT2-3)与未发生偏倚的患者(c T4p T4)生存期的差异性。通过电话询问病情及住院复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患者死亡则终止随访,所有存活患者均随访至2020年12月,总生存期为患者手术至死亡和最后一次随访的时间。结果:发生cT4pT2-3偏倚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p N分期)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发生cT4pT2-3偏倚与结肠癌预后无关(P>0.05),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p N分期)及有无术后辅助化疗与结肠癌预后有关(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发生cT4pT2-3偏倚不是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p N分期)及有无术后辅助化疗均为结肠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发生T分期偏倚的患者(cT4pT2-3)与未发生偏倚的患者(c T4p T4)生存期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生cT4pT2-3偏倚与肿瘤大小、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发生cT4pT2-3偏倚不是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因素,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p N分期)及有无行辅助化疗均是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cT4pT2-3患者与c T4p T4患者的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即对于临床T4分期的结肠癌患者,即使发生病理T分期较临床T分期降低的偏倚,其预后并无显著性差异。故对于临床T分期为c T4期的结肠癌患者,术前临床T分期可为评估预后及选择辅助化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不同致病因子激活胰酶,造成胰腺以局部炎症反应为特点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AP可伴有或不伴有其他器官的功能改变。不同严重程度的AP可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相互转换,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及肌酐(creatinine,Cr)在能否早期预测AP的严重程度上存在争议,上述指标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
目的通过对骨肉瘤分泌外泌体中的miRNA对于骨肉瘤自身瘤体及瘤体内成血管作用的学习,通过分析瘤体大小、体重、体积以及血管数量等指标,研究骨肉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的miR-181d对于肿瘤血管生成效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挖掘出的系列号为“GS65071E”的数据组,该数据组详细的列出了骨肉瘤患者取下的标本中的各种miRNA的种类、名称以及含量;通过“R”语言运算方法,结合“dplyr”及
背景:研究表明IL-6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进化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IL-6参与调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进程的具体分子机制及原理仍然不是十分清楚。同时,相关文献报道,自噬参与调节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IL-6/STAT3信号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有关。材料和方法:8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30只购于安徽医科大学动物房,体重:240-260
研究背景:颈腰痛是由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可以导致患者长期伤残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了个人和社会医疗成本。椎间盘的结构特殊,周围环境呈高渗和低PH的状态,而且由于没有血管直接供应导致其营养和氧气供应远低于其他组织。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增加,椎间盘内细胞微环境会发生变化,软骨终板出现钙化损害代谢途径,营养供应进一步减少,这些改变会进一步加重椎间盘退变,形成恶性
目的探讨比较机器人(da Vinci Si)系统辅助与正中开胸行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修补术的近期疗效。评价机器人技术应用于ASD修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ASD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机器人组和正中开胸组。单因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目前在我国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为普遍。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是指先前存在有血液系统的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或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约占全部出血性疾病的1/3,以皮肤和黏膜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脑出血及重要脏器出血为ITP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经糖皮质激素、丙球等一线治疗后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后获得完全反应和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仍有许多患者存在复发症状,且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对既
目的胶质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脑部恶性肿瘤。基于自噬相关基因(ARGs)构建的胶质瘤临床预后预测模型很少见。本文主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多种计算机语言工具构建一个基于自噬相关基因的胶质瘤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公共数据库(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公共数据库(GTEx)分别获取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用R软件筛选出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之间的差异化表达的自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电刺激(cervic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cSCS)对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来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颅脑损伤模型组(TBI组)、模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组(TBI+cSCS组)、阻断+模型+高颈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3~5期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危险因素以及铁代谢指标与CAC相关性。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CKD 3~5期患者162例,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