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凌区生态村建设起步较晚,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大多数农村居民对生态村的内涵认识普遍不到位,仅认为在村内铺设水泥路面,栽苗木、花卉,建阳光温室、塑料大棚就建成生态村了,其实,这些只是生态村最基础的硬件条件。生态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经济、社会、自然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鉴于生态村建设对农村小康建设的重大意义,鉴于杨凌在全国、在西部、在陕西的特殊地位与优势,杨凌生态村建设的成功,无疑将通过它的辐射、联动效应,带动西北地区掀起一股生态村建设热潮,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早日建成。本文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角度出发,结合杨凌区农村发展现状和生态村的建设实际,本文提出了适合杨凌区的生态村建设模式、保障生态村建设的运作机制以及与之配套的对策措施。本文从杨凌区农村环境与生态村建设现状调研入手,发现杨凌区生态村建设存在着忽视经济建设、软件建设;建设定位不准且主体意识淡薄;资金短缺、相应配套不足;重建轻管,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针对杨凌生态村建设内容上存在的问题,重新界定杨凌生态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人性化”的生态村评价指标体系,在借鉴国内生态村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杨凌的经济、区位以及资源条件,提出适合杨凌发展的生态农业主导型、旅游文化依托型、特色产品开发型生态村模式并提出了这些模式的产业建设设想以及产业建设对村庄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这些生态村模式在杨凌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杨凌生态村建设的运作不会自发地进行,它需要一套机制保障其良性运作,针对杨凌生态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村复合系统运行的客观需要,在对生态村建设主体行为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保障杨凌生态村顺利运行的“三轮驱动式”运作机制模型。这“三轮”分别是:生态村建设的动力机制、生态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与生态村运作的管理机制。其中动力机制是核心,投入机制是基础,管理机制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驱动着生态村良性运作。为了保障杨凌生态村建设的运作机制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从主体素质培育、要素投入与制度保障三方面着手配备了生态村良性运作的对策措施,具体包括: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生态村建设主体的环境意识与建设生态村的能力;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依靠科技创新等,来加大生态村支持力度和制定生态村建设的相关制度,为生态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