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快速推进土地的城镇化,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大规模转移导致了农村的“空壳化”与“荒漠化”。为顺应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减少的趋势,全国各地推行了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在此过程中大量农村小学被撤并。急剧的社会变迁和转型,在村落中农村小学的发展面临来自政府、市场、慈善组织等多种力量的博弈和影响,在生存或消失,维持或发展的多重选择中,村小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如何看待村小的功能与定位,如何促进村小的发展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村小之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公平问题,也是维系和传承乡土文化,增强村落认同的重要力量,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大量事实证明,城镇化发展不等同于消灭农村,构建城乡资源平等交换与流动,推动城乡平等、共生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村小生存与发展面临哪些阻碍?村小如何在各种内在和外在力量的博弈中寻求突围?又如何在政府政绩工程、商业化的利益诱导及日益功利化的人际交往中回归教育本源,寻求自身的宁静?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福建培田小学为个案,通过细致入微的田野调查,描绘了城镇化背景下村落和村小的变化,以及裹挟其中的多种力量之博弈,希冀从中寻找答案。 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并对村小、城镇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从时空变迁维度,梳理了培田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现历史上培田村有完善的乡族自治体系、繁盛的村落耕读文化和盛大的民俗活动,当前培田村外出务工成为主流并导致村落空壳化、政府主导了培田旅游业的发展、第三方组织深入介入培田以及村民自发成立组织并使其合法化;第三章介绍了培田小学从村落的精神堡垒跌入困境到艰难重生的历史过程,分为明清到1980年和1980年至今两大阶段;第四章分析了与培田小学发展相关的多种力量的作用,其中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村民和村落精英,并落实于学生的发展,从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三大方面,探讨这些力量的博弈;第五章在前四章的基础上,认为村小应是读书识字之所、乡村文化中心和文化遗产与历史景观,提出构建美丽乡村学校共同体和建设立足乡土的村小教育质量支持工程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