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液体发酵物对鸡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feng11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芝液体发酵物是指在适当培养基和培养参数控制下,通过液体发酵产生的菌丝体和次生代谢物,本文将灵芝液体发酵物过滤去除菌丝体后的其余物质定义为灵芝液体发酵液。本研究以菌丝体产量为指标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在1d鸡的饲粮添加发酵菌丝体(200g/T)或饮用液体发酵液(2ml/d/只)至21d研究其对鸡免疫功能的调节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灵芝液体发酵物在鸡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发酵罐培养灵芝菌丝体最适条件为:20g/L葡萄糖、3g/L磷酸二氢钾、1.5g/L无水硫酸镁、0.05g/LVB1、20g/L麦麸粉、12g/L黄豆粉、接菌量1%、初始pH5、温度30℃、通气量1.1L/s,168h发酵液含菌丝体1.87g/L。
  (2)添加灵芝液体发酵菌丝体与对照组相比:①血清IL-2和IL-4含量7d和21d时差异不显著(P>0.05),14d时分别提高了4.98%和13.21%、差异显著(P<0.05);IFN-γ含量与对照组相比,7d时提高10.52%、差异极显著(P<0.01),14d时提高6.65%、差异显著(P<0.05),21d时差异不显著(P>0.05)。②21d时脾脏和胸腺IL-2、IL-4和IFN-γ的mRNA表达量分别上调51.13%、23.14%,49.31%、17.41%和21.04%、21.13%差异极显著(P<0.01)。③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值7d时差异不显著(P>0.05),14d时提高8.77%、差异显著(P<0.05),21d时提高43.75%、差异极显著(P<0.01)。④7d和14d时外周血CD4+T含量分别提高7.85%和8.24%、差异显著(P<0.05),21d时差异不显著(P>0.05);7d时外周血CD8+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8.78%、差异显著(P<0.05),14d和21d时差异不显著(P>0.05);7d、14d和21d时外周血CD4+T/CD8+T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⑤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14d和21d时分别提高16.27%和13.21%、差异显著(P<0.05)。⑥21d时盲肠大肠杆菌数量降低5.52%、差异显著(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10.19%和11.61%、差异显著(P<0.05);增加21d时回肠和盲肠的ERIC-PCR指纹图谱中条带数量,丰富肠道菌群。
  (3)添加灵芝液体发酵液与对照组相比:①血清IL-2和IL-4含量7d时差异不显著(P>0.05),14d时分别提高了7.68%和8.37%、差异显著(P<0.05),21d时分别提高了14.78%、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IFN-γ含量7d和14d时分别提高了3.07%和2.25%、差异显著(P<0.05),21d时差异不显著(P>0.05)。②21d时脾脏和胸腺IL-2、IL-4和IFN-γ的mRNA表达量分别上调了56.41%、31.35%,51.13%、21.22%和27.12%、26.31%差异极显著(P<0.01)。③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值7d和14d时差异不显著(P>0.05),21d时提高31.25%、差异极显著(P<0.01)。④7d、14d和21d时外周血CD4+T含量分别提高了10.17%、12.46%和6.96%,差异显著(P<0.05);7d和14d时外周血CD8+T含量分别提高了9.14%和4.87%、差异显著(P<0.05),21d时差异不显著(P>0.05);14d时外周血CD4+T/CD8+T比值提高6.45%、差异显著(P<0.05),7d和21d时差异不显著(P>0.05)。⑤14d和21d时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差异不显著(P>0.05)。⑥21d时盲肠大肠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5.57%和9.72%,差异显著(P<0.05);增加21d时回肠和盲肠的ERIC-PCR指纹图谱中条带数量,丰富肠道菌群。
  灵芝液体发酵物可以提高鸡血清IL-2、IL-4和IFN-γ含量;上调脾脏和胸腺的IL-2、IL-4和IFN-γ表达量;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值、CD4+T含量、CD8+T含量和CD4+T/CD8+T比值;提高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降低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提高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丰富回肠和盲肠的肠道菌群。灵芝液体发酵物对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较强的调节作用、促进肠道健康。
其他文献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石油等化石燃料相比,农林生物质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性特点,资源量丰富,其开发利用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温室气体排放等能源与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农业和林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废弃木材等可统称为农林木质纤维素,在生物质原料中占有重要比重。然而,相对于石油化工产品,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Biofuels )和生物基产品(Bio-based product
学位
光呼吸是植物特别是C3植物在含氧环境中正常生长所不可或缺的代谢过程,但同时耗费大量能量,成为制约作物产量的重要因子。植物进化到今天,光呼吸途径不单单是一个脱毒和碳骨架回收过程,它已经和植物的碳代谢、氮代谢、硫代谢等整合。参与光呼吸的基因在突变后大多呈致死表型,而质体甘油酸/乙醇酸转运体基因(AtLrgB/PLGG1)突变后,只呈叶片花斑表型,在大气环境中可以正常生长,极具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此为切入
学位
高等植物进化出能长距离运输水和矿质营养的导管结构,这为植物向陆地扩张以及繁荣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木质部导管是由一系列两端穿孔的导管分子死细胞相互连接而成的连续管状结构。一般认为导管分子是从管胞进化而来,这两类细胞合称为管状分子(tracheary element, TE),它的分化过程受到严格的时空调控。目前的研究表明木质部细胞的分化命运是由一些主导的转录因子(主要是NAC家族转录因子)和次级转录
学位
磷(P)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的大量营养元素。植物已经进化出复杂的生理和分子调节机制,以增加磷酸盐(Pi)的吸收、利用和再活化以维持体内的P稳态。PHO2(Phosphate 2)是植物磷吸收和磷平衡的重要调控因子。PHO2mRNA受到miRNA399的靶向剪切,而缺磷诱导的长非编码RNAIPS1可以抑制这一过程。CK2(Casein Kinase 2)是磷吸收和磷平衡的另一重要调控因子,CK2
学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是位于视网膜最内层的一层神经元,其轴突聚集形成视神经向大脑投射,视网膜和视神经均属中枢神经系统。视网膜感光细胞形成的神经冲动经RGCs和视神经传向大脑产生视觉。外伤和多种眼科疾病可导致视神经损伤,进而引起RGCs凋亡。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缺乏增殖分裂能力,RGCs一旦死亡将导致视觉永久丧失。因此,阻止RGCs死亡是治疗视神经
学位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是全世界流行最广泛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异质性。肝癌的全球发病率正在增加,而且年发病率将快速超过一百万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90%,主要与丙型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酒精摄取和代谢综合征
学位
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疗效确切且应用广泛,黄芪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近年来,对黄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药化、栽培技术等方面,而对于黄芪中黄芪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研究鲜有报道,生态因子及黄芪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对黄芪有效成分积累影响的研究则更少。因此,本文开展了2年生和3年生膜荚黄芪有效成
学位
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恢复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效生态途径之一。但从近几年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来看,更多的旅游项目融入到了城市湿地公园中,由于缺少统筹规划布局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湿地环境的建设,对场地生态环境恢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生态意义上讲,人为的扰动会对原本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城市湿地公园水源污染、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学位
貉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其养殖规模、养殖数量在我国毛皮动物的养殖业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种群内呼吸系统的细菌性感染。本研究通过对收集的病貉肺脏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研究引起貉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并通过对貉血液检测,探究肺炎貉血液的并发病原微生物,意在为临床上貉的健康饲养和肺炎的检测、防治提供参考。  1.貉肺部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本研究于2018年7月至9月间,对收集的
学位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MTB能侵入人体全身多种器官,其中以肺脏为主,称为肺结核。TB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同时也有很多患者是由于感染牛型分枝杆菌而患病,他们大多是由于食用未消毒的牛奶或与患病牛接触而得病,这就使结核病广泛流行于人类与牛群之间。控制结核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