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诚信保障机制还未建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效益原则导致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淡化了部分人胸怀大局的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诚信缺失行为、道德沦丧事例的大量出现。另外,伴随高校产业化口号,高校的建设规模和招生规模急剧扩张,随之而来则是教学质量的下降,学校管理水平的降低。尽管大学教育总体上发展良好,但是受社会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思想意识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对政治淡漠,甚至仅把“政治表现”当作就业升迁的跳板;无正确恋爱观,交接异性朋友随便,要么只图及时行乐,要么为了将来的出路或者“钱途”把恋爱婚姻当工具;不善与人沟通,不懂善待他人,造成同学之间关系冷淡;缺乏正确的人生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为了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而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的无限制性诱使自控力不强的大学生实施网络犯罪;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刻意回避,不能树立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的远大理想,对社会一味的索取,强调自身利益的维护;诚信理念淡漠,考试作弊,应聘作假,助学贷款不还,优良传统尽抛脑后;不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公德意识缺乏,甚至不尊重生命,虐待动物更甚犯下杀人重罪。面对就业压力怨天尤人,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不能主动的更新就业观念,固守陈规,心安理得的接受毕业即失业,继续伸手向父母要钱。社会上也充满了对当代大学生的质疑之声,他们进入社会后如何能成人、成才?根源在于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出了问题。所以帮助大学生解决情感问题,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运用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全方位分析大学生情感问题的成因。大学生生理发育虽然成熟,但是人格心理尚不稳定,情绪容易波动,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学校在以往的教育中只重视知识的灌输,且采取一贯制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应的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僵化,教育方式方法上均围绕教师讲授,对于学生的主体情感接受意识认识不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接受过程;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偏差,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孩子社会上的多种不良风气;大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接触社会时,社会上一些包裹上时尚外衣的思潮侵袭大学生,其实质是享乐主义,并且有些媒体为了增加噱头将一些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放大化,就更加催生了大学生的拜金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给大学生的周围环境带来极大冲击,大学生面对更宽松、更丰富的课余生活,与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更大的反差,大学生情感世界的矛盾也愈显突出。大学生情感问题的成因虽然是复杂的,但是也是可以应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社会化,是将一个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培养成为能够适应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社会成员。论文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出发对大学生情感问题提出了对策,应该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主线的同时在教育方式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还需要进一步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既然原有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主体的重视不够,就应该建立以大学生体验为主的实践情感教育模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道德实践来丰富加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用思想道德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通过实践来亲自验证理论,能够使大学生形成牢固的情感;同时优化大学生周围环境,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巩固情感教育的成果。通过对家庭内部成员素质的提高,对学校内部依法治校以及加大对高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社会环境全方位的优化,达到净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情感教育所处环境的目的,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创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