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的研究历史悠久。在西方,隐喻研究始于古希腊时代。传统上,隐喻研究者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只对语言起到装饰作用。现如今,隐喻研究者开始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隐喻的认知研究。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到,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思维和行动中,而且我们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根据他们的观点来看,政治语言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近年来,莱考夫对美国政治性概念隐喻做过一些研究,如恐怖主义隐喻,战争隐喻,外交事务隐喻等等。然而,除去莱考夫在政治隐喻方面做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看到对政治语篇中的隐喻系统性研究,对不同国家的政治隐喻做的对比研究甚至更少。鉴于此现象,本论文基于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尝试着对中美外交语篇做政治隐喻分析-以“南海问题”为例。在本论文中,英文语篇中有12514个单词,中文语篇中有11058个字。以“南海问题”有关语篇为研究材料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找出中美外交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及分析其潜在的原因。通过运用斯蒂恩的确定隐喻的五个步骤法,这篇论文对两种语言中出现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在对中美语篇进行对比分析后,结论如下:(1)在中文语篇中,有旅行隐喻、建筑隐喻、人类隐喻、战争隐喻、圆圈隐喻以及戏剧隐喻这六种概念隐喻。在英文语篇中,有旅行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人类隐喻、家庭隐喻以及驾驶隐喻这六种概念隐喻。由此发现,在中文和英文语篇中同时存在四种概念隐喻范畴,旅行隐喻、建筑隐喻、人类隐喻和战争隐喻。同时发现戏剧隐喻和圆圈隐喻仅存在于中文语篇中,家庭隐喻和驾驶隐喻仅存在于英文语篇中。(2)一方面,中美概念隐喻的相似点在于他们生存的经验基础。中国人和美国人具有一些共同的属性。因为两个国家的人都拥有相同或相似的体验,而人类的认知就是基于这个体验。两个国家的人拥有相同或相似的概念结构,这一点也不奇怪。另外一方面,中美数据中概念隐喻的不同点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主要的社会价值观,而这些对他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基础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来自不同文化环境的人使用不同的概念隐喻来表达他们的想法以及和这个世界交流,这也不足为怪。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对后面的政治隐喻研究提供帮助以及能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然而,这篇论文仅仅是对政治语篇中出现的概念隐喻的一个尝试性研究。还存在很多缺点。作者希望在未来还有更多的研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