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85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详细地阐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并指出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对新型城镇化的讨论空前激烈,新型城镇化已然成为了热点话题。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成为了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随着其进程的推进,必然会在一定的城市空间上进行。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瓶颈限制,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系统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两系统能否协调发展关系着我国是否能顺利现代化的目标。本文分析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通过分别建立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系统,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判断和分析,揭示两系统的耦合程度和研究两者的耦合机制,最后为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及两系统能够协调发展提供建议与策略。得出的结果是2002年以来,广东省这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从轻度失调到濒临失调,慢慢到达低水平协调,然后在2011年和2012年达到中水平协调的状态,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型越来越高,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与日彰显。虽然这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处于良性发展中,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两个子系统还是处于低水平的耦合协调中,两系统并未达到高水平的耦合协调类型,并未达到系统的最佳状态。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耦合系统的协调度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找出耦合系统中协调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广东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以及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不高的基础上对加快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提出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主要目的不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更多的是对商品符号价值以及其所带来的精神层面的享受的需求。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其专
自从地理标志被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即TRIPS协定)纳入保护对象以后,地理标志与商标、专利、版权等传统知识产权一样,受到国际层面的重视与保护,同时,保护地理标
目的:研究对大鼠脊髓注射不同质量分数罗哌卡因后大鼠脊髓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
过去十年,是中国高铁由无到有、飞速发展的十年,在十年时间里,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长客
死刑的废除是现代各国刑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虽然还保留了死刑,但由于实行“保留死刑但限制适用”的死刑政策,死刑立即适用受到了严格限制。限制死刑除了死刑罪名的减少外,还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是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在发达国家兴起的,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该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并且支撑了企业的战略的实施。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又三大要素构成,即
近年来,国有大型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已经形成多个超大型企业集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在企业集团的扩张过程中,品牌的整合和扩张问题便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将“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下新建立的西安市G县C村公办幼儿园选取为研究对象,通过在C村半个多月的观察,对C园园长、教师、个别幼儿家长进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稳定的全面发展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和稳步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以福州市北江滨地块(五桥~六桥)城市设计为例,从用地功能布局、空间形态、控制景观视线通廊、提升城市滨水区活力、城市资源共享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创建和谐、共享、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