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内地商业银行ITO模式与效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大原则。银行并非慈善机构,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集团。降低成本也成为众多金融机构追求的目标,服务外包作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一种商业活动形式,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外包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更是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外包的研究有其自身的实际价值。服务外包的形式有多种,哪种模式适合商业银行,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的现状?这些问题不约而同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香港地区金融体系完善,商业银行外包业务发展的比较成熟,可以为我国提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因此,本文首先从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离岸服务外包模型理论、内部治理理论等方面对金融外包的理论支持做出了相关阐述。然后比较香港与内地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外包模式与效率的差异,为中国内地商业银行外包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此基础上界定了相关概念。然后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进行了简要评价,最后对本文的分析框架、写作思路、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与不足进行了介绍。第二章是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的经济学机理分析,主要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离岸服务外包模型理论、内部治理理论等,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剖析,建立起支撑核心观点的理论支点。第三章是香港与内地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外包模式比较分析,对香港地区与内地商业银行专属外包模式、第三方外包模式与合资合作外包模式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第四章是香港与内地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外包效率比较分析,文中选取了可以间接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和降低成本的变量成本收入比与净息差进行分析,主要比较分析了专属模式与第三方模式的效率,并总结比较了香港离岸外包模式的优势与中国内地的不足。第五章是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相关案例分析,对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内地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探讨,希望中国内地商业银行在以后的发展中可以借鉴其中的经验。第六章是借鉴香港经验提升内地商业银行ITO效率的对策,文中从关于继续发挥在岸外包优势和关于走向离岸外包模式两方面提出建议。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在中国现有实际情况下,在岸外包模式下,尤其是在岸第三方外包模式以自身的独特优势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需要我们继续保持。但是受困于在岸外包模式的制约,内地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较少,主要以净息差收入为主。不能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充实自身的发展,这需要借鉴香港地区商业银行离岸外包模式的经验。通过比较分析,文章找出了中国内地商业银行外包模式的不足,鉴于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具体建议如下:不断完善法律框架,提升在岸选择机会;加强风险防范和监控,促进在岸外包健康发展;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开展离岸外包模式加强内部控制,内外结合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相比,对肩关节镜下行肩袖修补术的患者术中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评级I~II级的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
户外广告是城市的明信片,由于其具有持久性强、千人成本低、到达率高等特点,在繁荣地方经济、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户外广告业规模也日益壮大。与此同
目的:探讨舒胆胶囊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适应证病例,用舒胆胶囊治疗胆囊炎39例,胆石症89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6%.结论:舒胆胶囊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疗效确
计算机技术被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后,内部控制本身呈现出新的特征。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包括财务软件缺乏兼容性,系统内部衔接性差;数据保密性、
里格比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学》中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批判性评估,通过解构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建构了一种"生产关系具有首要性"的替代性理论。从学术上看,里格比对唯物史观
二战后,全球化进程加速,面对各国之间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加剧,人才争夺战也随之展开。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制定与调整技术移民政策,补充国内劳动力并吸引外
<正> 为了协助系、院领导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我系科协成才讨论社对本系1983年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习动力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后。我系83级共有学生188人,
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状况逐渐引起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政策研究,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农村患者对村卫生室服务质量
文章以天津市某高校的学生选举(包括人大代表选举、校学生组织选举、院系学生组织选举、班级选举)为例,揭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中存在的诸如参与度较低、卷入程度较低以
2002年到2006年,我国汽车工业以超过10%的年增长率持续稳定发展,2006年汽车产量已达728.0万部。汽车工业的发展直接推动着我国车载GPS终端产品的发展,加之各行业和个人对车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