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健脾消渴方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T2DM)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的临床疗效及通过β细胞膜K+、Ca2+离子流影响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的机制。
方法:
1.临床研究:纳入62例符合T2DM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诊断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格列美脲联合健脾消渴方加味)与对照组(格列美脲),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该方的临床疗效。
2.实验研究:高糖培养Min6细胞株,以稀释为不同浓度梯度的健脾消渴方加味干预并筛选最佳浓度。Min6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正常血糖浓度5.5mmol/L,D-Glucose),模型组(高糖25mmol/L,D-Glucose),中药组,格列美脲组,(中药+维拉帕米)组,(格列美脲+维拉帕米)组,分别以ELISA法检测胰岛素,荧光显微镜观察测定K+、Ca2+浓度等指标。
结果:
1.临床研究中,治疗前两组一般性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FPG、2hPG、HbA1c两组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INS与HOMA-β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证候积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LDL-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LDL-C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TC、TG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研究中,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与格列美脲组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K+平均荧光强度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格列美脲组Ca2+荧光强度均增加(P<0.01)。
结论:
1.健脾消渴方加味可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功能,减轻患者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2.在分子机制上,其改善GSIS的作用与减少K+外流,增加Ca2+内流有关。
观察健脾消渴方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T2DM)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的临床疗效及通过β细胞膜K+、Ca2+离子流影响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的机制。
方法:
1.临床研究:纳入62例符合T2DM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诊断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格列美脲联合健脾消渴方加味)与对照组(格列美脲),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该方的临床疗效。
2.实验研究:高糖培养Min6细胞株,以稀释为不同浓度梯度的健脾消渴方加味干预并筛选最佳浓度。Min6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正常血糖浓度5.5mmol/L,D-Glucose),模型组(高糖25mmol/L,D-Glucose),中药组,格列美脲组,(中药+维拉帕米)组,(格列美脲+维拉帕米)组,分别以ELISA法检测胰岛素,荧光显微镜观察测定K+、Ca2+浓度等指标。
结果:
1.临床研究中,治疗前两组一般性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FPG、2hPG、HbA1c两组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INS与HOMA-β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证候积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LDL-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LDL-C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TC、TG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研究中,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与格列美脲组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K+平均荧光强度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格列美脲组Ca2+荧光强度均增加(P<0.01)。
结论:
1.健脾消渴方加味可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功能,减轻患者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2.在分子机制上,其改善GSIS的作用与减少K+外流,增加Ca2+内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