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9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订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在政府信息公开中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并且在实践中行政机关以个人隐私为由规避公开的案件愈来愈多,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反而成了行政机关规避政府信息公开的借口,这大大地违背了政府信息公开中“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固然重要,但保护也是有限度的,《条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订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在政府信息公开中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并且在实践中行政机关以个人隐私为由规避公开的案件愈来愈多,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反而成了行政机关规避政府信息公开的借口,这大大地违背了政府信息公开中“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固然重要,但保护也是有限度的,《条例》对个人隐私保护还规定了例外情形,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对个人隐私予以保护。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在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寻求一个平衡也就是在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进行平衡,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鉴于此,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探究如何通过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最大限度地平衡好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文章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文章首先对于当前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背景进行分析,指出研究的意义所在,然后分析、归纳并总结了与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对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在研究中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是对政府信息公开和个人隐私的相关概念的介绍,具体是对政府信息公开和个人隐私的内在含义、具体内容以及个人隐私与个人信息间的关系予以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本质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介绍了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其中理论基础分别是人权保障和人民主权理论,原则是利益平衡原则和比例原则。通过对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原则进行梳理,从而探寻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根源,能够为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保护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第四部分介绍和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保护的司法实践现状。首先是通过对司法实践中政府信息公开案例的收集整理,在北大法宝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政府信息公开”、“个人隐私”为关键词在行政类案件中进行全文搜索,以2019年《条例》修改为契机,为了使最终结论更加可靠,本文大部分是选择了2019年后的案例。通过对相关案例的逐一阅读和筛选,剔除了案例中出现“个人隐私”字眼却不涉及有关个人隐私问题的相关案件,共挑选出符合条件的103个相关案例,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这些案例进行整体的样本情况分析。其次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在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保护存在以下问题,具体包括:个人隐私界定标准难以确定、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间的利益衡量存在困难、依申请公开中保护第三方隐私权的程序制度不全面、行政机关在依申请公开中滥用自由裁量权以及个人隐私被侵犯时的救济手段不足这五个方面。最后针对行政机关存在的这些问题梳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的裁判规则,从中整理出法院在政府信息公开审判实践中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司法经验和启示,特别是在个人隐私界定以及第三方隐私权保护程序适用范围等这些在《条例》中规定并不明确的事项上能够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实践中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最后一部分是对相关问题结合上文中提到的法院在审判实践中的司法经验以及参考、借鉴域外经验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一是要确立个人隐私界定标准;二是要建立利益衡量机制;三是要健全第三方隐私权保护的程序制度;四是要约束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五是要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保护的救济制度。希望通过上述的完善建议,可以为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保护间的冲突协调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反垄断法》明确规定了没收违法所得这一处罚措施,根据第四十六条及第四十七条之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这一处罚方式适用于垄断协议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两类垄断案件中。按照文义解释,执法机关在针对垄断协议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执法案件中,应当并用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进行处罚,不得择一单独适用。但在实际的执法案件中,由于违法所得计算难度高,违法所得计算方式不明确,影响执法效率等种种原因,反垄断执法机关选择单独适
破产制度的设立,是为保障破产企业在破产程序中公平、有序地偿还破产企业的债务,对有拯救可能的破产企业,进行破产重整。企业在破产程序中还未注销登记,在税法上仍属于纳税主体,在破产程序中进行管理、经营和处分行为,都会产生新的税款。而破产法中规定的欠缴税款是企业在破产前所产生,在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因上述行为所产生新的税款并没有规定。对企业在破产程序中产生的税款,实践和学术界称为“新生税款”。破产法和税法对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失信惩戒制度作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失信惩戒制度由社会惩戒、司法惩戒、行政惩戒和市场惩戒等多项制度构成。其中,失信行政惩戒制度是目前适用频次较多,涵盖范围较广的一项制度,其对于打击社会失信行为,营造诚信社会氛围,推动信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发现伴随着大量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失信行为行政惩戒的制度运行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
就立法这一方面而言,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司法适用实践与预期立法目的之间依旧有不小的差距。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进一步规范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但是这一制度在商标侵权领域内的司法适用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商标侵权纠纷的司法实践,结合比较研究方法,在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中通过检索选取了344件涉及商标侵权惩罚性赔
近年来,国家对资本市场日益重视,先后设立了科创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随着我国各项法规的完善,资本市场愈发成熟,审计工作对经济活动的价值也越来越高。在国家的重视下,我国审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A股市场上,始终存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维持上市地位,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来使注册会计师同意其盈余管理的行为,从而实现审计意见购买,并最终影响审计质量。中注协网站数据显示,近些年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在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第229条(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修改使得蜷缩在罪数理论中一角的牵连犯概念再一次步入大众视野。在诸多罪数形态中,牵连犯一直是极其重要也极其复杂的一环。所谓重要指的是,实质数罪处断一罪的特有性质,既能够处理介于普通一罪和普通数罪之间客观存在的多行为牵连犯罪形态,又能够体现刑法主观主义,与当前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相契合。所谓复杂指的是,对于牵连犯的本质属性、牵连关系、处断原
个人破产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法律工程,其中失权复权制度是平衡债务人与债权人利益的有效手段。个人破产程序包括清算、重整与和解三种类型,其中清算程序最为典型。本文主要探讨清算程序下失权复权制度的立法模式、主体资格、失权监督期、失权内容、复权条件。个人破产失权复权的立法模式选择上,根据各国(地区)司法实践,失权制度的立法模式主要有裁判形成主义和当然形成主义两种立法例,复权制度的立法模式主要有当然复权主义
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证据是认定事实,保障案件质量的关键。2021年9月20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章第二节规定了“证据”,在该节中规定了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进一步细化了监察法的证据规定,也有效衔接了刑事诉讼法。职务犯罪案件调查,犯罪主体特殊、调查方式特殊、证据稀缺,导致其对口供十分依赖。本文通过对比职务犯罪案件与普通刑事案件,分析职务犯罪案件非法口供排除规范,发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是司法部门实际中较为普遍的两种财产性犯罪,这两个罪的区分标准在学界和司法部门实际中并不统一。从学术研究上看,典型性的区别标准主要是:暴力、“两个当场”、被害人处分自由。在其中,暴力标准可以划分为:是不是存有暴力,暴力是不是抑制受害者的抵抗,暴力是不是向受害者给予财产的根本原因。“两个当场”宣称,行为人在当场对受害者应用暴力,行为人在当场得到财产的情形下,被判定为抢劫罪,反过来,被
近年来,中小学师源型性侵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师源型性侵也被称之为教师性侵,不同于传统性侵犯罪,师源型性侵犯罪中犯罪教师与被害学生之间存在特定身份关系。师源型性侵犯罪的发生,不仅侵犯了学生的性权利,而且降低了公众对负有教育职责的教师的信任感。从被媒体曝光的师源型性侵犯罪案件来看,相较于传统性侵犯罪,此类犯罪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隐蔽性强、受害人数多,危害性大。《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