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绿色中国梦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工业文明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全球化生态问题的客观现实,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剖析、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实践经验的梳理总结、分析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及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途径,提出绿色中国梦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为依据、以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的伟大社会实践;论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分析和解决全球化生态问题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以反思工业文明非可持续性弊端、追求生态文明发展方向为中华民族世界性的历史使命,出发点、道路和目标三位一体内涵的绿色中国梦的合理性。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论文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论述。第二章为绿色中国梦的理论内涵,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深入分析,阐述看待生态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确立追求中国生态文明之梦的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具有深刻的生态学内涵,是分析和解决工业文明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生态问题的有力武器,其对“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精辟分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是分析人与自然存在状态的本体论视域的正确认识;“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经济观,是分析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动力的政治经济学视域。“双重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体现出的社会构成的合理性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观。第三章为绿色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壮大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林牧副渔各项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政策制定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是中国人民追求生态权益和生态文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和实践依据。第四章为绿色中国梦的历史使命,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视角分析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阐述实践绿色中国梦历史使命即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工业文明社会形态发展至今造就了许多人类文明史中不曾出现的新事物和新形势,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矛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准确把握人类文明发展障碍根由的有力工具,对分析生态问题产生根源、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指导性意义。社会生产力和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是制约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是影响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矛盾。追求绿色中国梦即是承担起以生态文明建设超越工业文明的发展瓶颈,探索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第五章为结论,以全文的论述为依据进行总结,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必将在追求绿色中国梦的征程上大踏步地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树立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在历史使命的召唤下,中国人民必将掀开人类文明历史的崭新一页。
其他文献
商业规则越来越复杂且灵活多变,尤其在银行、保险行业中,将规则嵌入程序的传统业务规则开发方式已无法满足易维护、高效率的系统要求。此时基于产生式专家系统应运而生,它有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加固钢结构技术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加固方法,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外虽然有一些对CFRP加固轴心受压钢柱的稳定性能研究,但研究
印刷机机械振动影响印刷机的印刷精度及运行可靠性,振动将使印刷机加速磨损、精度降低,而在保证印刷质量的同时,提高印刷速度和生产效率一直是印刷行业关注的问题,这对印刷机动态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一代医学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适应新的形式需求,本研究以全科医学专业为试点,对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以理论为基础、围绕
价值既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又是经济学的首要概念,更是经济伦理学的奠基性概念;价值问题不仅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而且是经济学的根本问题,更是经济伦理学的首要问题;价值观变革
<正>美国通气电气公司空间系统部将用镁合金来制造DSCSⅢ(防御卫星通信系统)的电子元件面板,这将使卫星的使用寿命提高一倍,可达10年.由于DSCSⅢ要发射到离地面37000公里的高
为保证药品服务质量,减少退药现象,对我院静脉药物配液中心退药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追求高效、优质的课堂,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已然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带给学生的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课堂不再死板,学生不再打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