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助动词是动词内部的一个小类,它有自己特有的语法特征。本文运用穷尽式统计和比较归纳法对《韩非子》中的所有助动词进行了研究,并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揭示战国末期汉语助动词的概貌。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对《韩非子》及助动词进行概述,介绍了韩非及《韩非子》。对助动词从名称问题、词性概念及其在词类系统中的地位、对“助动词+VP”结构的性质及对这个结构的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概括了助动词的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在对比分析中阐明自己的观点。 其次,分析了《韩非子》中的助动词。在这部分我们对《韩非子》中的助动词进行了分类,并对每一个助动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写,考察了助动词演变的情况,基本上整理出了《韩非子》的助动词系统。 《韩非子》中的助动词共有11个,文中把所出现的助动词分为表示可能者、表示意愿者、表示应当者和表示值得者四大类。我们详尽考察了《韩非子》中每个助动词的语义、语用、句法的使用情况,着重分析了每个助动词出现的句法结构类型。同时,对意义相近的两个助动词从语义、语用、句法诸方面进行辨析,发现助动词内部是个动态的有机系统,既各有所主又互相补充。 再次,论文在对《韩非子》助动词系统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助动词的使用情况,并将《韩非子》中的助动词与先秦“四书”以及《世说新语》的助动词进行历时比较,发现助动词从上古到中古有些变化,并从语用角度分析了这些变化的原因,总结出一些规律。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一些结论:到战国末期,先秦助动词系统已经形成;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着“趋简性与繁复性并存不悖”的现象;助动词内部是个动态有机的系统;“助动词+VP”结构在由一般动词向助动词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