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春舞》的演奏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曲《春舞》是孙以强先生于1978年创作的一首作品,这首具有浓郁新疆风味的钢琴小曲,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丁善德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以及尚德义谱写的《新疆果园》等钢琴作品一脉相承。《春舞》无论是在听觉还是在视觉上都展现出一幅新疆劳动人民穿着新疆服饰载歌载舞,在果园兴高采烈摘果子,辛勤劳作之后散去的场景。通过多方查阅资料,笔者发现,以往对《春舞》这一作品的研究中,多是对于其演奏技法、新疆音乐元素、节奏形态以及演奏版本对比的分析,亦或是是通过《春舞》这首作品来探究其民族化、钢琴与民族音乐融合以及其时代意义。而真正从乐谱角度出发,详细分析其音乐形象,阐述如何学习与把握《春舞》这首作品,进而结合自身演奏实践探究如何呈现良好的舞台效果的并没有成文的研究。因此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整合,在本文中从《春舞》的创作背景出发,针对这首作品中的特定谱例加以分析,进而对笔者演奏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总结,阐述了在演奏中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音乐与技术统一,意愿与效果统一的观点。第一章通过对乐曲背景、曲式结构以及音乐形象的分析,使笔者对《春舞》有了整体性的认知。第二章则针对乐谱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大量谱例论述了笔者在演奏时对于乐句及节奏律动的设计思路,使笔者进一步把握和理解了作品,从而更好地进行二度创作。第三章结合笔者实际演奏经历,从建构内心听觉的角度出发,在内心听觉、手指动向、内心律动以及演奏时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四个方面加以阐述。通过《春舞》这首乐曲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加强了笔者对单一作品的分析能力,更引发了自身对于诸多钢琴作品学习过程中共性的思考与感悟。
其他文献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发展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但现实中人们对教育却免不了担忧与焦虑。当今,教育焦虑愈演愈烈,已经发展成为广泛的社会性焦虑。为什么会产生教育焦虑?随着教育焦虑越发严重,人们对其原因探索也更为广泛和深入。如有将教育焦虑归因于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和对校外培训的管控措施,但都成效甚微。另外,普遍还归因于家长的不合理期待、教育资源的不均与优质
攻击倾向直接影响攻击行为的产生和扩展,进而可能对自身、他人及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产生不仅受到个体内部状态(认知、情绪、人格)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自尊作为人格系统中的核心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人们的言行举止会因他人存在而受到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自尊这一内部因素和他人在场外部环境因素对于大学生攻击倾向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
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所做的策划和准备。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作出关键的判断和选择。多元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随着新高考的改革,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逐渐被“3+1+2”的形式所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生如何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等来进行未来的生涯规划其意义重大。如果学生了
学习自控力指学习者依据既定目标,对学习过程进行一定的调节,克服对学习有消极影响的行为,最终将学习活动保持特定范围内的能力。学习幸福感是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知,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包括认知和情感两部分。学生学习自控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学习成绩的提升,有利于产生学业幸福感。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对石家庄市560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其学习自控力和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近年来发现了一种有效的知识衍生方式——记忆整合(或者称为知识整合),即是指个体将在不同时间、情景中获得的分离但相关的知识片段进行联系形成新信息的过程。查明个体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对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综合国内研究发现鲜有学者考察小学低年级儿童记忆整合的发展,国外证据指出学龄前的6岁儿童是能够稳固进行记忆整合的最小群体,且发现此阶段儿童记忆整合的发生是对需求的响应,到7岁以后儿童
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提升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自21世纪初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石家庄市所有县(市、区)均已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近年来,石家庄市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学区管理制改革、名校集团化办学、“全面改薄”项目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扩充优质资
常道直(1897-1975),江苏江宁人,20世纪中国教育学界的知名学者,他以丰硕的学术贡献,影响着中国教育学的建设进程。常道直的教育思想在比较教育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了教育行政、社会教育、师范教育等多个方面。本研究围绕常道直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思想展开,系统呈现其学术化、专业化、合理化的教育行政思想,为现实的教育行政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以常道直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行政著作《增订教育行
法国音乐家阿西尔·克劳德·德彪西是欧洲19至20世纪最具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开创了印象派音乐,并对20世纪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一生的音乐创作中涉及管弦乐、舞台作品、室内乐、合唱和钢琴等众多类别。钢琴作品种类较多,有前奏曲、套曲、练习曲等多个种类,钢琴舞曲作品是德彪西钢琴创作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一类作品。其广泛吸取浪漫民族主义以及东方异域音乐元素,融合以印象派绘画、象征派文学的美学理念与法国民族
粉丝作为独特的生产力催生出了丰富多彩的亚文化,粉丝应援文化对我国的娱乐文化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粉丝公益应援作为应援形式中的一种,因其正能量的行为和传达出的良好价值观受到主流媒体的点赞和大众的认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多个明星粉丝群体自发组织公益应援活动,他们以明星的名义向一线医护人员和其他机构单位捐赠医疗器械和生活物资等。当然这样的公益应援活动并不是个例,还出现在沙漠绿化、失学助学、爱
《归》是由我国音乐教育家李未明于1991年,以南音音调为主题素材创作的原创手风琴作品。该乐曲在中国五声调式的基础上,结合西方作曲技法进行创作,具有鲜明地民族特色。乐曲旋律深切感人、优美动听,表现了海外游子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盼望着祖国统一,早日归乡的美好愿望。作为一首经典的中国手风琴作品,《归》也常被选为各大手风琴赛事或考级的规定曲目,并深得演奏者和听众的喜爱。全文以绪论、正文与结语的常规式框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