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解释学看来,读解是个体与文本的视野的融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也指出,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人生体验和生活理想,得出自己的答案……达到视野的融合。”达到视野融合,意味着阅读并不是作家、作品单向的灌输形象与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话者的角色,而是阅读主体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建构与自我建构的过程。由此,既确立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开辟学生作为生产者、创造者进行文本对话的新时代。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在将传统与现代阅读理念比较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展开有关论述。首先界定“视野”“视野融合”,力图对概念本身有明晰认识。第二方面从理论层面沿波讨源,寻求视野融合的相关理论依据,从视野融合的解释学原理、视野融合与主体间性理论及接受美学这几方面进行爬梳。第三方面从实践操作层面来具体探讨如何在对话中实现视野融合,目的是呈现“由阅读视界的期待,到视界的融合”的具体教学流程,提供有效抓手,力避课堂教学中无谓的暗中摸索。最后,为使视野融合对于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显豁,尝试从读解方式、话语霸权、文本意蕴、教师角色四个角度探讨。同时附有教学应用案例,试图对构建视野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走向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