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词识别是阅读中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尤其是二语习得者词汇意义的通达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以往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通过操纵词频、熟悉度、透明度等因素来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复合词的识别(Gan&Zhang,2013;Zhao,2014;Yu,2019;Chen,2020)。此外,复合词语素间的语义关系也会影响复合词的加工(Gagné,2000,2001,2002;Gagné&Spalding,2004,2014;Gagné&Shoben,1997,2002;Tagalakis&Keane,2006;Raffray,2007;Ji&Gagné,2007),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多样的语义关系,没有将其进一步区分,且被试多为母语者,与二语研究相结合的探究较少。因而,本研究旨在通过一种更纯粹的语义关系——联想性,探讨在单词视觉呈现范式下,中国英语学习者通达英语复合词语义的机制。实验主要围绕三个研究问题展开:一、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复合词语素间的联想性怎样影响单词的视觉识别?二、复合词整体的构词关系怎样影响单词的视觉识别?三、二语习得者的词汇水平何时介入单词的视觉识别加工?本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同步记录脑电数据,观察由不同条件类型引起的脑电差异。实验是2×2设计(联想性/词汇性),分为四个条件,联想性+词汇性+(如,foot-step)、联想性+词汇性-(如,pen-ink)、联想性-词汇性+(如,honey-moon)、联想性-词汇性-(如,bus-drum)。行为结果显示,联想性与词汇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被试在非词条件下,对非联想条件的反应快于联想条件;但是无论在联想还是非联想条件下,被试成词条件的反应都要快于非词条件。这似乎表明,词汇性会影响联想性的识别,但是联想性对于单词识别无影响。ERP结果显示,联想性加工涉及早期N400、晚期N400、P600这三个成分,只有在成词条件下,非联想条件比联想条件引起更负的早期N400、晚期N400和P600;在非词条件下,两者并无显著差异。词汇性加工除了早期N400、晚期N400、P600外,还涉及晚期负波这个成分。在联想条件下,非词条件比成词条件引起更负的早期N400、晚期N400、P600和晚期负波;在非联想条件下,只有在早期N400和晚期N400阶段,非词条件比成词条件引起的波幅更负且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在单词视觉识别过程中,语义加工和词汇加工的时间进程不同,主要体现为,在晚期负波阶段,语义加工已经结束,而词汇加工仍然进行。但总体看来,两者都是一个连续、渐进性的过程。同时,两者在加工过程中相互促进:词汇加工时,语素间的组合会促进语义加工,同时,语义加工时,语素的整合也会促进词汇的识别。此外,二语学习者词汇水平对单词的视觉识别的影响是多阶段的,主要体现在语义提取(早期N400)和整合(P600)阶段。即二语学习者的词汇水平从早期N400阶段(300-420毫秒)开始介入单词识别,在P600阶段(680-820毫秒)结束。再者,二语学习者词汇水平与ERP波幅呈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学习者的词汇量越大,对单词的语义提取、整合及识别效果也越强。最后,英语复合词加工过程中出现N400潜伏期延长(300-600毫秒)以及P600波峰推迟(约750毫秒左右)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二语的学习方式和时间不同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