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青春中国》的多模态隐喻研究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t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字化信息愈加丰富的今天,多模态的应用和普及范围愈加广泛,对于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也就更为重要。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能够更加深入地阐释文本的内涵与意义。
  与纯文字隐喻相比,多模态隐喻的表征方式更为丰富,能给人以更加直观和深刻的印象,信息量也更大,因此本文从认知视角切入,以《青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多模态隐喻现象、映射特征及意义进行研究。首先对多模态隐喻及相关隐喻理论做了详细介绍,包括定义、认知理据、类型等,之后主要根据拟定的理论框架进行定性分析,辅之以定量分析,以视频及选取的112个图像画面建立小型封闭的语料库,确定研究范围,借助LarysaBobrove的多模态隐喻识别程序对其中的隐喻进行甄别,详细分析语篇中的意义潜势与隐喻的构建过程,并根据源域、目标域模态的不同配置对隐喻的表征方式进行详细归纳和分类,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明晰多模态隐喻的运作过程及各模态的互动关系,为语篇意义的解读提供识解方法,最后从语篇整体入手建构隐喻,总体上把握多模态隐喻对展现人物精神和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一、多模态隐喻的三种基本类型在语篇中广泛存在:多模态结构隐喻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对语篇的整体构建和对再现意义的表达上,包括将发展看作是旅行的旅程隐喻、把“中国”作为一个“人”来看待的拟人隐喻和语义要素替换形成的语法隐喻;多模态方位隐喻主要承担起构建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作用,主要包括上-下、左-右、中心-边缘隐喻;多模态实体隐喻表现在对人物地位、重要性的塑造上,主要是以人类身体为认知基础的容器隐喻。其他的隐喻类型还包括颜色隐喻、动作隐喻、场景隐喻等。二、该语篇的多模态隐喻特征在于其源域和目标域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在模态配置上:源域可以由图语、图像充当,目标域可以由言语、图像、图语充当,且两域皆可以隐含,具体源域和目标域进行模态配置时,受到了社会文化历史规约、视频语境的共同影响,符合人类思维上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以及动静结合的认知规律。其次,在映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源域目标域时间差、源域目标域互补、目标域点睛的特征。三、该语篇主要包括文字、图像、音乐三大模态模态,其通过多模态隐喻理论的工作机制及特征实现了语篇意义的共建。文字模态在明确源域或目标域、突出主题、意义筛选等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图像模态具有丰富的意义潜势,是建构多模态隐喻的基础,而音乐等听觉模态更是加强了意义表达,强化了隐喻构建及表现效果。四、《青春中国》通过以上多模态隐喻构建起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大国形象,充分展现出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勇于斗争,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高尚精神。
  通过对《青春中国》进行研究,多模态隐喻的普适应得以印证,其研究语类得到拓展。然而多模态隐喻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分析框架,目前依旧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动态视频语篇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能够以此丰富多模态隐喻相关研究的发展,为该理论的研究做出一点扩充,提供新的佐证,同时也为这种传播性强、信息内容丰富紧凑、贴近民众生活的视频制作与解读提供有效借鉴。
其他文献
在表示“將食物放在水中加熱食用”這一概念時,現代漢語普通話和方言中常用“煮”,部分方言中也使用“煠”。在漢語史上有“烹”“煮”“缹”“湘”“胹”“煎”“瀹”“燉”“熬”“煨”“焯”“腤”“(月正)”等不同表達,我們將這些詞統稱爲“煮”義動詞。  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介紹了本文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意義,梳理了有關“煮”義動詞的研究現狀,對本文所使用的語料、研究方法進行說明。  第二
学位
胡利奥·科塔萨尔是拉美文学“爆炸”的四大主将之一。他的多篇小说都将日常生活剖开了一个裂缝,通过描写各类空间体验来质疑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对二十世纪以来现代社会所谓的“现实”进行进一步思考,试图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去触摸现实背后的超越性存在,同时对自我与存在进行终极追问。科塔萨尔的小说兼具幻想魅力与现实反思,他热衷于在刻画幻想经验与异质意象的基础上进行现实主义书写并思考现实。以空间切入研究科塔萨尔
痛苦大师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对人性保持着高度的敏感,致力于通过描写一个个家庭悲剧来坦露处在精神荒漠之中的人物。他擅长通过大量有关目光的描写来隐晦地展现权力的暗流。本文主要以《给麻风病人的吻》、《爱的荒漠》、《苔蕾丝·德斯盖鲁》、《蛇结》四本经典小说为研究对象,旨在将莫里亚克的小说置于视觉文化场域之下,借助“凝视”理论与福柯的“权力”哲学作为理论依据,考察莫里亚克小说中凝视的空间、凝视的方式以及凝视的
在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每部作品中,都不乏对人物欲望的关注、书写和表现,这与作家本人对欲望自成一体的理解、对欲望肯定的态度有关,也与她一生中的经历有关。在这些复杂多变的作品中,不同身份、性别和性格的人物身上潜藏着共同的欲望内在逻辑和展现方式,表现出相似的欲望过程和欲望叙事。以“世界迷宫”三部曲以及一些传记为参照,对其小说中的欲望书写进行考察,将发见尤瑟纳尔在小说人物塑造和叙事中蕴藏的现代性思想,无论
本文以陈河的华商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西美尔的陌生人理论为主要研究方法,讨论他作品中的离开祖国流浪异国的“陌生人”出走的动力机制、成为陌生人后所遭遇的多重困境和发挥自身能力进行反陌生化的资本积累。  绪论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的介绍与说明,主要对陈河本人的经历、创作历程和本文主要研究的作品类型、当前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等进行了说明和阐释;二是对研究方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藏文信息处理技术从开始到现在不断地研究与进步,从最基本的字处理到应用阶段的机器翻译等研究一直在不断向前推进,现阶段也有很多成果已达到应用要求,惠及群众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功能性应用被人们青睐和使用,市场对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由于藏语信息处理技术的起步相对较晚,研究人员比起英语和汉语
学位
杨慎是我国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其传世文学种类众多,散文是其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杨慎一生经历坎坷,中年被贬云南永昌卫,明代云南地域特色在其散文中有所体现。以明代云南这一地域文化、地理风物为切入点研究杨慎散文,以期从地域这一视角重新审视杨慎散文,肯定杨慎在明代中期文坛上的地位。本文将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系统阐述:  绪论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从明代诗歌、明代散文地域研究现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这一部
学位
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中晚唐时代的李商隐所写的女性题材诗歌是中国古代女性题材诗歌书写的高峰。无独有偶,生活在大约八百年以后,雪域高原上的仓央嘉措,作为第六世达赖喇嘛,也用当时藏族社会流行的四六体的格式,书写了很多女性题材的诗歌。两位男性诗人都在各自生活的时代,以自己清醒的男性意识、犀利独到的眼光、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视角进行女性题材诗歌书写。这些书写源于两人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不同的自
学位
本文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本土学者编著的中国文学通史为研究对象,选取流通度较高或代表性较强的文学通史著作,考察其中明清戏曲叙述相较于20世纪早期发生了何种变化,探析该期文学通史中明清戏曲的叙述内容、书写范式及历史成因。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除导论和结语外,正文共有三章。  导论部分系统梳理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学史著作的出版情况以及其中所涉及到的明清戏曲作品,论述关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学通
学位
本论文以Halliday与Hasan的衔接理论为指导,运用对比分析与定量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汉英现代叙事散文语篇的衔接手段作了较全面的对比,旨在分析汉英现代叙事散文语篇各衔接手段的异同及成因。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  引言,主要介绍选题来源、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与价值、相关术语。  第一章,具体阐述了国内外衔接理论的研究成果与现状,国内关于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研究成果与现状,提出了目前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