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分析目的:分析单中心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及新的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82例新诊断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并分别按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否合并正常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是否合并维生素D缺乏进行分组分析。选取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除外急慢性疾病、并完善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检验的儿童作为维生素D水平的正常对照组。结果:(1)我院新诊断T1DM患儿逐年增加,近8年年均增长率为13.3%。患儿病情平稳后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较入院时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纠酮时间呈负相关。平均纠酮时间为2.8天,近一半患儿出院前进入蜜月期,平均耗时13天。(2)随年龄增长,女孩所占比例、起病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 A1c)、FC-P及餐后2小时C肽(2 hour postprandial C-peptide,2h C-P)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比例、血清钾、25-(OH)D、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BG)呈下降趋势;<3岁患儿合并DKA及ESS比例最高,≥12岁及<3岁患儿出现重度DKA比例高,胰岛素用量多,进入蜜月期比例低;3-6岁患儿胰岛素用量少,蜜月期比例高。(3)ESS与DKA严重程度正相关,伴DKA组及伴ESS组较对照组血清钠、FC-P及2h C-P低,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FBG及2h BG高,纠酮时间长,胰岛素用量多,出现蜜月期比例低、耗时长。(4)T1DM患儿25-(OH)D水平较正常儿童相比明显降低,出现维生素D缺乏比例明显升高。T1DM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组较充足组餐后血糖高,胰岛素用量大,出现蜜月期比例小、耗时长。结论:(1)儿童T1DM发病率逐年升高,增长迅速,形势严峻。(2)生产方式、性别可能与患儿的发病年龄有关。(3)不同年龄段患儿临床特点不同,临床应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4)DKA、ESS及维生素D缺乏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密切相关,早期监测、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管理保护残存胰岛功能至关重要。第二部分单中心儿童1型糖尿病随访情况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儿童1型糖尿病(T1DM)随访数据,探讨其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情况,分析相关因素,为儿童T1DM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早期监测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诊断T1DM患儿的随访数据,病程≥1年的患儿,收集其神经传导检测及胃电图检查结果;依据血糖是否达标、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或胃电节律异常等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对其血糖控制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发症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等进行总结。结果:我院儿童T1DM患儿血糖控制达标率为32.4%,血糖控制未达标的患儿病程长、使用胰岛素泵比例低、病初合并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比例高。本研究中DPN患病率为53.9%,起病平均病程为30.4月;胃电节律异常的发生率为63.2%,首次出现异常的平均病程为35.2月。88.5%的DPN患儿起病时有胫运动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延长;70.9%胃电节律异常的患者初次异常均有餐前胃电节律异常。合并DPN患儿年龄大,病程长,Hb A1c、三酰甘油(TG)高。DPN加重组较好转组血糖水平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LAGE)、Hb 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其中SDBG为DPN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胃电节律异常与病程长,空腹C肽低有关。结论:本中心儿童T1DM患儿血糖控制不佳,达标率低,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有助于降低平均血糖并减少血糖波动。DPN、胃电节律异常等并发症在儿童T1DM中发病率高、出现早,需早期监测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