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侵犯多组神经系统的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后,且病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表现为散发性。临床上主要呈现为自主神经、锥体系、小脑等多组神经系统受到不明原因的侵犯。MSA发病时会先后累及不同的神经系统,故而造成临床表现形式多样。MSA目前确诊需要病理学的证据。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这些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相比,MSA的临床表现和它们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临床上进行诊断与鉴别相对困难。本文通过总结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32例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常规序列、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等特点,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EAS-EMG、SSR对于MSA早期临床诊断的价值,从而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断率和认知度。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资料完整的MSA门诊及住院患者,选择3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 2008 年修订的Gilman 诊断标准,通过其他手段排除颅底病变等疾病,均不存在严重的腰椎外伤及腰骶神经根受损,均无盆底手术史、阴道分娩史。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完善头颅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扫描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总结 MSA 患者的一般资料、MRI、EAS-EMG、SSR检查结果、临床治疗与预后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MSA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结果 纳入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MSA患者共32例,发病形式均为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它的首发症状也是表现多样,本研究中行走不稳这一症状在两种分型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MSA-P型与MSA-C型比较,P<0.05)。MSA-P型有20例,临床上主要呈现的是帕金森样的症状(MSA-P型与MSA-C型比较,P<0.05)。MSA-C型有12例,主要是以小脑性的共济失调为症状表现(MSA-P 型与MSA-C 型比较,P<0.05)。32 例患者均进行了头颅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检查,28例存在头颅MRI异常。其中在T2WI序列上的壳核“裂隙征”主要见于MSA-P型(MSA-P型与MSA-C型比较,P<0.05),而脑桥“十字征”主要见于MSA-C型(MSA-P型与MSA-C型比较,P<0.05)。小脑中脚(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MCP)上缘到下缘的距离在两种分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MSA-P型与MSA-C型比较,P>0.05)。32例MSA患者中有30例患者完成了EAS-EMG检查,其中28例患者结果存在神经源性损害。主要为患者静息时存在自发电位,进行轻收缩时MUP平均时限出现延迟,多相波数目的增加,以及有卫星电位的出现。31例MSA患者完成SSR检查,27例呈现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起始潜伏时平均值延长以及波形的缺失。EAS-EMG、SSR在两种分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MSA-P型与MSA-C型比较,P>0.05)。1例患者于发病3年内死于坠积性肺炎,其余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 结论 MSA患者常起病隐匿,呈现为慢性进展,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后,发病率与性别无相关性,病程可长短不一。因起病时累及各个神经系统的先后顺序不同可造成临床表现多样,结合临床特点与头颅常规磁共振检查结果,以及EAS-EMG、SSR 等辅助检查手段,可提高 MSA的诊断率。在疾病早期头颅常规磁共振未能提示病变时,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提供补充诊断。当EAS-EMG检查受到限制时,SSR检查可以提供补充诊断及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