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居民收入差距仍持高不下,2017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7,2008-2017年我国基尼系数维持在国际警戒线0.4以上,其中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贡献最大,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作为影响城乡收入的重要因素而受到关注。很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城镇化的测度进行了详细研究,有的学者认为人口城镇化率可以很好反映城镇化水平,但过于单一的测度方法已不能真实的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更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本文在对城镇化质量内涵理解的基础上,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空间发展四个维度建立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技术合成城镇化综合指数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使研究的结论更具现实意义。
本文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选取城镇人口密度、人口城镇化率、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作为反映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三级指标;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收入、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三级指标;在职职工养老保险人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互联网上网人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作为反映社会城镇化发展的三级指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成区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作为反映空间城镇化发展的三级指标。一方面阐述了城镇化指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轨迹和特征,在实证上建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为2002-2017年整体时间段和2008-2017近十年时间段,分析了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的17个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熵值法合成人口城镇化指数、经济城镇化指数、社会城镇化指数、土地城镇化指数、城镇化综合指数,分别研究了城镇化综合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影响和城镇化四个子系统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显著性影响。
本文的主要特点:第一,2016至2025年是中部崛起政策实施的新十年,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山西省、河南省代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中去除自治区和直辖市,以甘肃省、贵州省、云南省、青海省、陕西省、四川省代表西部地区,因此研究中部六省和西部六省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地区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二,城镇化水平的测度指标和分析方法上,构建了涵盖城镇化水平的很多指标,跳出了运用人口城镇化率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单一指标测度方法,同时又采用改进熵值技术客观的合成了城镇化综合指数,人口城镇化指数、经济城镇化指数、社会城镇化指数、空间城镇化指数,从而更好地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多方面影响,使研究的结论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一,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中,中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率影响最小,西部地区城镇人口密度影响最大,二三产业占GDP比值影响最小;第二,中部地区城镇化综合指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倒“U”关系,拐点为0.142557,而西部地区、中西部整体地区两者之间不存在倒“U”关系,西部地区城镇化综合指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是正向关系,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综合指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是负向关系;第三,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指数、经济城镇化指数、社会城镇化指数、空间城镇化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为负,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不同的是社会城镇化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即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这和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落后,城市偏向较为严重有关,中西部整体地区人口城镇指数、经济城镇化指数、空间城镇化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为负,社会城镇化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为正。
本文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选取城镇人口密度、人口城镇化率、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作为反映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三级指标;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收入、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三级指标;在职职工养老保险人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互联网上网人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作为反映社会城镇化发展的三级指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成区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作为反映空间城镇化发展的三级指标。一方面阐述了城镇化指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轨迹和特征,在实证上建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为2002-2017年整体时间段和2008-2017近十年时间段,分析了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的17个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熵值法合成人口城镇化指数、经济城镇化指数、社会城镇化指数、土地城镇化指数、城镇化综合指数,分别研究了城镇化综合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影响和城镇化四个子系统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显著性影响。
本文的主要特点:第一,2016至2025年是中部崛起政策实施的新十年,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山西省、河南省代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中去除自治区和直辖市,以甘肃省、贵州省、云南省、青海省、陕西省、四川省代表西部地区,因此研究中部六省和西部六省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地区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二,城镇化水平的测度指标和分析方法上,构建了涵盖城镇化水平的很多指标,跳出了运用人口城镇化率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单一指标测度方法,同时又采用改进熵值技术客观的合成了城镇化综合指数,人口城镇化指数、经济城镇化指数、社会城镇化指数、空间城镇化指数,从而更好地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多方面影响,使研究的结论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一,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中,中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率影响最小,西部地区城镇人口密度影响最大,二三产业占GDP比值影响最小;第二,中部地区城镇化综合指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倒“U”关系,拐点为0.142557,而西部地区、中西部整体地区两者之间不存在倒“U”关系,西部地区城镇化综合指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是正向关系,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综合指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是负向关系;第三,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指数、经济城镇化指数、社会城镇化指数、空间城镇化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为负,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不同的是社会城镇化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即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这和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落后,城市偏向较为严重有关,中西部整体地区人口城镇指数、经济城镇化指数、空间城镇化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为负,社会城镇化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