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属于美学范畴,是文学应有的基本美学品格之一。作为中国文学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儿童文学,幽默自然也是其不可或缺的审美追求。本文以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为背景,立足于每一时期所产生的幽默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对中国幽默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进行梳理,总结每一时期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发展的时代背景、美学特征,尽自己所能在文本和理论的结合中展现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和演变,寻找不足,归纳原因,展望前景。本文以中国儿童文学整体的发展史为背景,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即1978江西庐山会议以前、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以每个时间段各自为章。第一章,1978年江西庐山会议以前,此时的中国儿童文人还没有意识到幽默对于儿童文学的意义。20——30年代的革命儿童文学时代,创作出中国最早的幽默儿童文学代表作品的张天翼,对于幽默的理解即是“真实”,而到了50——7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又到了教育工具论时代,“教育性”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创作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家评判作品优劣最重要的标准,幽默成为作家传达教育意旨的手段。幽默在1978年以前的中国儿童文学中是被压抑和束缚的。第二章,20世纪80年代,中国幽默儿童文学以热闹派童话为代表,郑渊洁、彭懿、周锐和葛冰的童话—改往日中国儿童文学重教、传道的严肃面孔,以想象、夸张、变形等为手段构筑荒诞离奇的幻想世界,令儿童读者仿佛置身于游戏中,作品的幽默效应是独特的,其中更彰显出可贵的游戏精神。但是,热闹派童话的幽默也有它不能逾越的鸿沟,作品中较强的教训意味和粗疏的艺术质地使它呈现出所谓的“文人创作”幽默的面貌,中国儿童文人对幽默的理解依然是片面、混沌的,幽默处于过渡时期。第三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当幽默成为目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实现了突围,逐步走向清醒和自觉。论文从幽默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人文关怀和归属问题三方面对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在90年代以来至今所取得的进步和面临的忧虑和困惑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论述。根据以上分析框架,本文在对文本进行细读的基础上,以文学史作为文章的脉络主体,对中国幽默儿童文学的一路发展做清晰的梳理。有别于传统的文学史现象的梳理,本文还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现象,总结原因,勾勒出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演变景况,试图揭示文学现象所掩盖和昭示的本质规律,既填补了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发展概况梳理的空白,又对幽默儿童文学的美学内涵、表现方式、归属问题等做了力所能及的研究,真心企盼这样的研究会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