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剧更是灿烂辉煌,佳作颇多。但是,在目前的国内外翻译界,人们长期以来忽视了戏剧的翻译,尤其是中国古典戏剧的英译。因此关于中国古典戏剧英译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当前国内外翻译界对戏剧翻译理论的研究也严重缺乏,译者们没有恰当的理论作指导。因此,本文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由白芝、汪榕培和张光前翻译的《牡丹亭》三个文学英译本,以此论证功能主义目的论原则对中国古典戏剧翻译的指导作用。通过运用功能主义目的论的原则对三位译者在文化层面、语言修辞层面以及审美层面等三方面各自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有以下两个发现:第一三位译者的翻译策略与功能主义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是相契合的: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三位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是由各自的翻译目的所决定的。第二,相比其他两位译者而言,除了文化层面的翻译之外,汪榕培教授的翻译在语言修辞层面以及审美层面把《牡丹亭》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内容移植到目标语环境中。他的翻译成功地实现了他在翻译《牡丹亭》时为自己设定的“传神达意”的翻译目标。他的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传神地把《牡丹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传递了出去,得到西方读者的广泛认可。张光前教授在文化层面的翻译是最好的,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但在另外两个层面的翻译则不尽人意。白芝教授的翻译则在三个层面都不尽人意。因此,总的说来,汪教授的译本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与目的论的翻译原则更加契合,译本也更略胜一筹。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功能主义目的论适用于古典戏剧的翻译研究,在功能主义目的论指导下的典籍翻译可以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