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写作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项语言输出技能,写作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表明,目前高中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探索一条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成了当前教师和学者们普遍关关注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词块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些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项语言输出技能,写作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表明,目前高中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探索一条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成了当前教师和学者们普遍关关注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词块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些研究表明词块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在此背景下,作者展开了本次实证研究,旨在探究词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本实证研究采用对比实验法,对青岛三十九中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为期20周的实证研究。在实验班采用词块教学法,控制班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法。20个周之后,观察两个班学生作文成绩以及学生在词块运用数量及类别方面的变化。本研究运用了前后测、访谈及问卷调查等实验工具,收集到一系列数据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词块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成绩。基于主题的词块输入教学更契合新课标的要求,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基于主题的词块教学法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改善了学生词汇量匮乏、句型单一、缺乏连贯性、中式英语等方面的现状。此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拓展词块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为英语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零余者”形象是观察时代症结的精神样本,描述了知识分子因无法找到可以认同的价值据点而呈现出飘零的存在状态,在现实内涵中展现为与社会价值体系的冲突或者与自我的内在冲突,自动生成为“零余者”的文学研究价值。此外,作者亦是时代个体,对待“零余者”采取的态度差异也值得探讨。本文试图从“零余者”与自我、社会、作者三个维度切入,梳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文学作品中“零余者”形象,基于不同时代的
《围城》的接受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半个世纪里,《围城》经历了争议→沉寂→狂热三大轮考验,最终实现了学术界和民众全方位的接受,确立其文学经典地位。本文从接受史的角度,回顾和考察了《围城》在现代中国政治与文化双重变奏下不同时期的解读和读者接受情况。《围城》1940年代一出版,即引起了学术界两极化纷争。新中国前三十年,左翼话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学与政治紧密捆绑,阶级斗争愈演愈烈,《围城》在大陆销声
文学作品反映的内容总是与现实生活的变化息息相关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涌起,中国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打工潮的涌起,外来务工群体在不断壮大,截止2006年末全国的打工者多达1.3亿。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打工文学正是在反映打工者漂泊异乡的感受中应运而生的,真实地反映了打工者的漂泊心理,乡愁、情怅、理想、志向等等。打工文学也因此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城市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是让受众了解新任总统对美国国内和国际事务的态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美国总统构建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重要手段。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第一人称主格代词是频繁出现的语言现象。本研究从社会认知角度对第一人称主格代词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及物性系统为分析工具,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1)以第一人称为参与者的及物性小句呈现怎样的分布特征,以及第一人称主格代词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发挥怎样的语用功能?2
互联网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其对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影响也在与日俱增。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这样一个大型开放网络课程应运而生,国内有许多慕课平台先后建立。对于慕课学习者的研究逐年增加,但是关于慕课平台上外语学习者动机和策略的研究并不多,且关于二者在慕课学习环境下相互联系的分析更少。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慕课平台的外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和学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网络在线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与传统的线下英语教学模式一样,教师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线上英语课堂中也受到高度重视和普遍运用。国内外学者在教师课堂提问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针对某一课型及不同经验值教师进行对比的研究较少。因此,对教师提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文基于教师提问较为频繁的阅读课型,对新手教师和
过去的研究中,话语分析的对象大多着眼于语言符号,较少关注其它社会符号。而当今社会,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也变得多样化,除了语言文字,人们也会借助于图片、声音等载体来传递信息。图片、颜色和声音等多模态符号在信息的有效交流中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如今,在同一个文本中,语言之外的社会符号对于理解语言及其应用的作用不可忽视(Kress(2001)。因此,从多模态的角度进行话语分析是不可避免的一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趋凸显,这使得学者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在语言学领域,许多学者也在试图研究怎样通过语言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旨在探讨怎样通过语言的力量来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许多学者分析了如文学语篇、广告语篇以及演讲语篇,但还鲜有学者对新闻语篇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尤其是环境类新闻语篇。 基于此,本研究以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为分析框架,以代表性的环境问题
莎士比亚戏剧百年来一直为大众热爱,吸引了大批读者领略探索戏剧艺术的魅力,成为各国戏剧艺术相互沟通的桥梁。作为世界文学经典的莎剧,除了译文的精彩呈现,作品的名称也引人入胜,莎剧在中国的接受与经典地位的树立与其在不同时期顺应时代而生的剧名的翻译密不可分。 本文以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莎剧汉译名的源流进行考辨,从接受美学理论来探究莎剧百年来在中国变迁的途径和规律,以不同时期流行的莎剧剧作的汉译名为例,运
框架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被研究者广泛运用。研究者认为新闻框架在新闻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方面是新闻写作、编辑时所遵守的常规和惯例,另一方面也是与主流文化价值观相联系的媒体装置。基于不同的视角,不同国家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构建亦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框架。因此,如何构建新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各国文化的特殊性。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内容分析和框架评估的方法对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