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风险评估及防控药剂筛选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old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7月重大危险性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侵入宁夏,对宁夏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亟需开展草地贪夜蛾的相关研究,以便应对该害虫的发生危害。本文明确了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发育历期、生活习性、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以及低温胁迫下的存活时长等基础生物学;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对7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其生长发育响应;测定了12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卵和幼虫的的室内活性及毒力;对宁夏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进行了风险评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草地贪夜蛾基础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幼虫第八腹节背部的“正方形”状黑点毛瘤,以及3龄至老熟幼虫头部蜕裂线和背线形呈“Y”形纹等特征识别草地贪夜蛾幼虫。在温度26℃、湿度40%RH、光周期16 L:8D的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平均45天完成一个世代。低龄幼虫有吐丝和聚集危害的习性,高龄幼虫有自相残杀和暴食的习性,至老熟幼虫阶段钻入土壤中5-8 cm的位置化蛹。测定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得出,蛹的测定数值最低,过冷却点为(-18.46±0.55)℃,结冰点为(-13.11±0.64)℃。随着3-6龄幼虫的龄期增大,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升高。在2℃的低温胁迫下,草地贪夜蛾的各虫态均停止发育,经32 d低温胁迫后,各虫态的草地贪夜蛾均死亡。2.为探明草地贪夜蛾对西北地区常见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寄主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苜蓿(Medicago sativa)、芹菜(Apium graveliens)、甘蓝(Brassica oleracea)和黎(Chenopodium album)7 种寄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成虫产卵的寄主偏好性为玉米>小麦>甘蓝,未见在苜蓿、马铃薯、芹菜和藜上产卵。1-3龄幼虫最偏好取食苜蓿,4-6龄幼虫最偏好取食玉米,幼虫都不偏好取食芹菜和马铃薯。幼虫取食7种寄主植物皆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寄主为玉米的发育历期最短,其次为苜蓿,取食甘蓝的生长发育最缓慢。幼虫取食7种寄主植物,均表现出较高的存活率及成虫羽化率。寄主为玉米的蛹重、蛹长、蛹宽、成虫翅展和体长的数值整体最高,取食小麦、藜和苜蓿数值较高,取食马铃薯、甘蓝和芹菜的数值相对较低。3.对宁夏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风险评估主要得出:草地贪夜蛾在宁夏不能越冬,目前未发生草地贪夜蛾幼虫暴发为害,但草地贪夜蛾的成虫会从海南、台湾、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部分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地区迁飞,与四川攀西和贵州省黔西南州部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成虫,经贵州省和四川省,迁飞到陕西和甘肃的南部,随即逐渐向甘肃和陕西的北部以及宁夏南部山区迁飞,在宁夏南部山区一般在7月中上旬始见成虫,随即在中部干旱带监测到,而引黄灌区最晚监测到,在宁夏可能年发生1个世代,但由于草地贪夜蛾持续的迁飞侵入,在宁夏草地贪夜蛾有广泛的食源,幼虫可能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持续发生为害,在8、9月高龄幼虫危害的可能性最大,而10月和11月草地贪夜蛾会发育缓慢甚至无法生长发育。4.试验选用12种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杀卵活性,采用浸叶法和浸虫法测定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和毒力。研究结果表明,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和10%多杀霉素SC等10种药剂可作为草地贪夜蛾杀卵剂使用。对9种杀虫活性好的药剂进行毒力测定,48h后,药剂的LC50值由低到高为: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10%多杀霉素SC<60%乙基多杀菌素SC<10%四氯虫酰胺SC<10%虫螨腈SC<1.3%苦参碱AS<10%溴氰虫酰胺OD<20%氯虫苯甲酰胺SC<4.5%高效氯氰菊酯EC。除4.5%高效氯氰菊酯EC的LC50值较高外,其他8种药剂的LC50值介于0.0132-6.8986 mg/L,推荐作为草地贪夜蛾杀虫剂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发生不良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60例烧伤患者的资料,评估其焦虑及抑郁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烧伤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危险因素。结果 57例患者存在不良心理,不良心理总发生率为35.62%(57/160);焦虑患者36例(轻度焦虑17例、中度焦虑13例、重度焦虑6例),其汉密尔顿
期刊
冷胁迫对绵羊产业具有重要影响,毛皮是绵羊适应低温的重要功能组织,然而在冷胁迫下毛皮结构功能与利用的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以耐寒粗毛品种呼伦贝尔羊和不耐寒羔皮品种湖羊母羊为对象,共24只,分为四个组,即常温湖羊组(n=6)、常温呼伦贝尔羊组(n=6),低温湖羊组(n=6)和低温呼伦贝尔羊组(n=6)。试验期包括适应期(7天)、冷室降温期(每两天降低5℃,共14天)和正式试验期(52天)。
学位
为提高地源性饲料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首先探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南瓜子副产物饲粮营养成分及其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然后,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探究不同处理方式的南瓜子副产物饲粮对育肥滩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指标、消化代谢、脏器发育、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饲养试验选择日龄相近、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宁夏滩羊公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组8只。采用相同
学位
从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罹病幼虫体中分离获得疑似致病细菌共4株,依据科赫式法则最终筛选出1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CH-1。使用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RNA基因分子鉴定法确定该致病菌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为探明该菌株对鳞翅目幼虫的杀虫活性,分别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
学位
本试验采用体外发酵法,选取3头健康、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以苜蓿为发酵底物,选取三种不同来源功能性寡糖(大豆寡糖、壳寡糖、甘露寡糖)作为添加剂,每种功能性寡糖分别设不同添加水平(0、0.5%、1.5%和3.0%)来模拟奶牛瘤胃发酵,试验分批次进行,每批次每个样本设3个重复;研究不同来源功能性寡糖对体外瘤胃产气指数、瘤胃发酵以及瘤胃细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试
学位
围产期奶牛代谢需求的增加伴随着氧化应激的增加,增加的氧化应激又可增加乳腺炎性疾病发病率,降低奶牛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番茄红素(lycopene,LYC)是从番茄中提取的一类活性物质,具有调节氧化应激和炎症的作用。本研究探索番茄红素的抗氧化应激性乳腺炎作用。(方法)体内试验方法:将体重、上一胎次产奶量和胎次相近的100头围产前期奶牛分成2组,对照组奶牛采食基础日粮(无LYC;n=50),乳腺炎组奶牛
学位
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属半翅目Hemiptera木虱科Psyllidae,在我国枸杞产区均有分布,是枸杞的主要和常发性专性害虫之一。本研究为明确宁夏地区枸杞木虱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分别选用4大类7种杀虫剂对枸杞木虱若虫和成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通过各药剂之间的相对毒力指数进行了敏感性评价。为生产上枸杞木虱的有效防控,选择5种新型杀虫剂对枸杞木虱成虫进
学位
为了探讨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和有机硒、锌对围产期奶牛血液指标、瘤胃发酵及瘤胃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选择胎次、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干奶牛40头,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CG)和试验组(EG))。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奶牛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0 IU/d.头维生素E和2 mg/d.头有机硒、360mg/d.头有机锌。从奶牛转入围产圈开始饲喂,直至产后21d。在产前7d和产后14d每组按照胎次、产犊
学位
宁夏罗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叶林是其主要植被类型。近年来,因干旱等多种因素,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沟道针叶林树势降低,受钻蛀害虫危害呈加重趋势。本研究对宁夏罗山油松林和青海云杉林部分受害较为严重沟道的钻蛀害虫发生为害进行调查,以小蠹和天牛为主;在调查试验期间研发昆虫诱集灯装置,并在钻蛀害虫的监测防治上进行采集验证。通过使用诱捕器、飞阻器和打孔注药的综合方法对罗山针叶林的小蠹和天牛进行动态监测
学位
语文教材作为学习与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古代的蒙学教材、经学教材,还是现今以课标为准则编写的文选型教材,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都承载着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其编写质量成为影响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现如今,选文系统占据语文教材的主体地位,其编排结构的合理性与内容的好坏成为直接影响教材质量与教学的关键。因此,研究语文教材选文系统不仅为教材编写设计带来参考,而且对实际的教育教学也会带来重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