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涉及有血脂异常、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多个学说,其中血脂异常被认为是AS的病变基础。现代医学研究中通过降脂来改善血脂代谢水平进而延缓AS的发病过程。祖国医学对AS的研究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从整体观念、多方面、多途径干预AS的发生发展,明确了发展方向确立了发展角度,在AS的防治中具有不可忽略的优势。本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化湿通络法对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病理组织的影响,探索化湿通络法对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脂代谢水平(TC、TG、HDL-C、LDL-C)的影响,为进一步扩展化湿通络法通过降血脂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运用提供生物学依据。 方法: 1.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以40只wistar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体重在200±10g之间,动物实验室普通喂养一周。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n=10)、模型组(B组,n=10)、化湿通络组(C组,n=10)、阿托伐他汀组(D组,n=10);除空白组外其余三组均以高脂饮食联合颈动脉钳夹联合维生素D2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2.给药:给予模型组生理盐水1ml/100g灌胃,化湿通络组给予化湿通络方1ml/100g,生药量浓度0.94g/ml,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0.19mg/100g·d(加蒸馏水稀释至0.19mg/ml),1次/d,灌胃6周。 3.血清学检测:第18周的最后一天腹主动脉采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脂代谢(TC、TG、HDL-C、LDL-C)相关指标的含量。 4.组织学:造模后第12周取空白组和模型组各两只大鼠的左侧颈总动脉组织做病理切片,留取标本置于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脱水,石蜡包埋,间断均匀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左侧颈总动脉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1.组织学:HE染色可见空白组管腔光滑完整,外膜、中膜、内膜三层分界清楚,外膜弹性纤维组织完整,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内膜光滑无突起;模型组内膜增厚,向管腔隆起,内膜表面粗糙、不光滑,大量脂质颗粒沉积以及大量的泡沫细胞,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化湿通络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内膜增厚较模型组轻。 2.血清学检测:第18周与模型组比较,化湿通络组与阿托伐他汀组TC、TG、LDL-C水平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湿通络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比较TC、TG、LDL-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通过大鼠高脂饮食联合颈总动脉钳夹联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的方法可复制出与人类AS病变特征相似的动物AS模型,并具有损伤轻、时间短、便于观察药物疗效的优点。 2.化湿通络方可显著减轻内膜损伤,并可改善血脂水平,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