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非国有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据《民银智库研究》第57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民营企业对我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比超过50%。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且成为安排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近几年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等诸多因素,特别是2018年发生了非国有企业债券违约潮,2018年一年发生的债券违约量超过了历史发生债券违约量的总和。实体非国有发债成功率越来越低,每年通过发债渠道融资的金额骤减,2019年以来实体非国有企业发债净融资己经小于0。
另外随着包商银行事件发酵,非国有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融资越显艰难,致使大部分金融机构不再购买非国有企业债。该风险已经传导至债券一级市场,导致非国有企业发债愈加艰难。为了更好的帮助投资者规避违约率较高的非国有企业债,让资金更好的进入资质较好的实体非国企中去,化解去杠杆后非国企难获资金的局面,以增加非国有企业的活力,进而提升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因此对实体非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风险度量的研究显得十分的重要。
本文首先从发债企业内部原因、外部宏观环境分析讨论其发生违约的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总结得到企业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行业景气度指数及非财务因素会对非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率造成影响。随后调取万得数据,2017年末共有711家有债券存续的实体非国有企业可获取财务数据,其中52家企业已经发生违约,建立logistic模型对企业的违约概率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企业的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及非财务因素对企业债券违约率的影响。并通过2018年末749家有债券余额且有财务数据的实体非国有企业对模型进行检验。最后进一步探讨影响实体非国有企业债券违约率影响因素,具体结论如下:
(1)非国有企业外部环境对其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引入了行业景气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该指标综合反映了国家经济增速,金融政策,及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等外部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所处行业的行业景气度指数增长率越高,其债券违约率越低。
(2)非国有企业非财务指标因素对其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由于非国有企业财务报表质量层次不齐,所以本模型引入了是否为标准审计意见报告、是否在近一年内存在负面信息及企业已使用的银行授信占银行授信总额的占比,非财务数据指标提高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审计报告为非标准审计意见,一年内有发生负面事件,使用银行授信占比越高,其债券违约率越高。
(3)非国有企业财务指标因素对其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鉴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等都会对企业的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实证结果表明,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快,一年以上短期负债/总负债越高,则债券发生违约的概率就越低。
另外本文还就解决实体非国有企业发债难问题提出了建议,建议企业应完善自身财务制度,提供准的财务报表信息,建议实体非国有企业在发债困难时,可引入适当的增信方式提高发债的成功率。建议二级交易市场引入通用质押券回购业务,以恢复非国有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融通功能。
(4)在评估单只债券违约率时,除了关注企业主体内外部因素及非财务因素外,还需要关注债券本身是否有担保,是否为可转债或可交债及可转债或者可交债的行权条件等,以具体判断某一只券是否会违约,投资者不应由于单只债券主体不好,而错过好的投资机会。
最后实证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适用于研究我国实体非国有企业债券违约的预测,本文提出了缓解实体非国有企业发债难,发债贵的解决方案。
但是随着近几年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等诸多因素,特别是2018年发生了非国有企业债券违约潮,2018年一年发生的债券违约量超过了历史发生债券违约量的总和。实体非国有发债成功率越来越低,每年通过发债渠道融资的金额骤减,2019年以来实体非国有企业发债净融资己经小于0。
另外随着包商银行事件发酵,非国有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融资越显艰难,致使大部分金融机构不再购买非国有企业债。该风险已经传导至债券一级市场,导致非国有企业发债愈加艰难。为了更好的帮助投资者规避违约率较高的非国有企业债,让资金更好的进入资质较好的实体非国企中去,化解去杠杆后非国企难获资金的局面,以增加非国有企业的活力,进而提升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因此对实体非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风险度量的研究显得十分的重要。
本文首先从发债企业内部原因、外部宏观环境分析讨论其发生违约的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总结得到企业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行业景气度指数及非财务因素会对非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率造成影响。随后调取万得数据,2017年末共有711家有债券存续的实体非国有企业可获取财务数据,其中52家企业已经发生违约,建立logistic模型对企业的违约概率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企业的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及非财务因素对企业债券违约率的影响。并通过2018年末749家有债券余额且有财务数据的实体非国有企业对模型进行检验。最后进一步探讨影响实体非国有企业债券违约率影响因素,具体结论如下:
(1)非国有企业外部环境对其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引入了行业景气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该指标综合反映了国家经济增速,金融政策,及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等外部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所处行业的行业景气度指数增长率越高,其债券违约率越低。
(2)非国有企业非财务指标因素对其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由于非国有企业财务报表质量层次不齐,所以本模型引入了是否为标准审计意见报告、是否在近一年内存在负面信息及企业已使用的银行授信占银行授信总额的占比,非财务数据指标提高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审计报告为非标准审计意见,一年内有发生负面事件,使用银行授信占比越高,其债券违约率越高。
(3)非国有企业财务指标因素对其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鉴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等都会对企业的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实证结果表明,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快,一年以上短期负债/总负债越高,则债券发生违约的概率就越低。
另外本文还就解决实体非国有企业发债难问题提出了建议,建议企业应完善自身财务制度,提供准的财务报表信息,建议实体非国有企业在发债困难时,可引入适当的增信方式提高发债的成功率。建议二级交易市场引入通用质押券回购业务,以恢复非国有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融通功能。
(4)在评估单只债券违约率时,除了关注企业主体内外部因素及非财务因素外,还需要关注债券本身是否有担保,是否为可转债或可交债及可转债或者可交债的行权条件等,以具体判断某一只券是否会违约,投资者不应由于单只债券主体不好,而错过好的投资机会。
最后实证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适用于研究我国实体非国有企业债券违约的预测,本文提出了缓解实体非国有企业发债难,发债贵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