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非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风险度量--基于Logistic模型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gt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非国有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据《民银智库研究》第57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民营企业对我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比超过50%。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且成为安排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近几年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等诸多因素,特别是2018年发生了非国有企业债券违约潮,2018年一年发生的债券违约量超过了历史发生债券违约量的总和。实体非国有发债成功率越来越低,每年通过发债渠道融资的金额骤减,2019年以来实体非国有企业发债净融资己经小于0。
  另外随着包商银行事件发酵,非国有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融资越显艰难,致使大部分金融机构不再购买非国有企业债。该风险已经传导至债券一级市场,导致非国有企业发债愈加艰难。为了更好的帮助投资者规避违约率较高的非国有企业债,让资金更好的进入资质较好的实体非国企中去,化解去杠杆后非国企难获资金的局面,以增加非国有企业的活力,进而提升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因此对实体非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风险度量的研究显得十分的重要。
  本文首先从发债企业内部原因、外部宏观环境分析讨论其发生违约的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总结得到企业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行业景气度指数及非财务因素会对非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率造成影响。随后调取万得数据,2017年末共有711家有债券存续的实体非国有企业可获取财务数据,其中52家企业已经发生违约,建立logistic模型对企业的违约概率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企业的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及非财务因素对企业债券违约率的影响。并通过2018年末749家有债券余额且有财务数据的实体非国有企业对模型进行检验。最后进一步探讨影响实体非国有企业债券违约率影响因素,具体结论如下:
  (1)非国有企业外部环境对其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引入了行业景气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该指标综合反映了国家经济增速,金融政策,及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等外部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所处行业的行业景气度指数增长率越高,其债券违约率越低。
  (2)非国有企业非财务指标因素对其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由于非国有企业财务报表质量层次不齐,所以本模型引入了是否为标准审计意见报告、是否在近一年内存在负面信息及企业已使用的银行授信占银行授信总额的占比,非财务数据指标提高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审计报告为非标准审计意见,一年内有发生负面事件,使用银行授信占比越高,其债券违约率越高。
  (3)非国有企业财务指标因素对其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鉴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等都会对企业的债券违约率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实证结果表明,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快,一年以上短期负债/总负债越高,则债券发生违约的概率就越低。
  另外本文还就解决实体非国有企业发债难问题提出了建议,建议企业应完善自身财务制度,提供准的财务报表信息,建议实体非国有企业在发债困难时,可引入适当的增信方式提高发债的成功率。建议二级交易市场引入通用质押券回购业务,以恢复非国有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融通功能。
  (4)在评估单只债券违约率时,除了关注企业主体内外部因素及非财务因素外,还需要关注债券本身是否有担保,是否为可转债或可交债及可转债或者可交债的行权条件等,以具体判断某一只券是否会违约,投资者不应由于单只债券主体不好,而错过好的投资机会。
  最后实证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适用于研究我国实体非国有企业债券违约的预测,本文提出了缓解实体非国有企业发债难,发债贵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现阶段国内的金融投资行业发展迅速,投资模式迭代较快,在国家大力推进“制造业2025”,“一带一路”的政策下,制造产业扩张迅速,业务创新变化繁复,投资领域对于制造行业中创新产业研究的需求日渐增大。本文目前在融资租赁行业从事创新投资业务,深刻感受到针对于细分产业投资方向,无论在产业体系还是创新模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船舶、航运领域更有巨大的开拓价值空间。本文本文将以H公司的实际案例为依托,对其所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金融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良资产的累积,到一定程度将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处置不良资产,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几年来,我国不良资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截至201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
学位
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房地产行业良好运行对我国整体经济起到关键作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以下简称“REITs”)的出现,促进了房地产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REITs的法律和配套政策比较完善,已经发展成一定规模。虽然我国内地公募REITs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从长期看来,其已成为拓宽房地产投融资渠道和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有效路径之一。国际意义上的REITs相当于我国的开放式或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行业取得长足发展,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行业也呈现了亮眼表现。2017年我国首次成为亚洲最大的寿险市场,2018年规模保费收入近3.5万亿元。寿险规模保费的复合年化增长率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达到了12.62%。在此期间,银行系寿险公司凭借银行股东庞大的客户资源及众多的银行网点优势,逐渐在竞争中崭露头角。  随着银行系寿险公司的迅速发展,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日益复
学位
并购重组的浪潮始于19世界末的美国,贯穿了整个20世纪,到目前一共经历了六次并购浪潮。从横向并购到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杠杠并购、超大型并购和跨国并购等发展阶段。可以说通过这几次并购浪潮,重塑了世界的产业格局。而国内的并购和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改革开放以后以1984年河北省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并购已走过30多年的历史。之后并购在中国发展得一发不可收拾,特别是最近几
学位
定向增发由于不要求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在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成为融资的主要手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2013年至2015年采用定向增发形式募集资金的企业愈发增多,甚至一度出现大量基金专做定增套利投资。与此同时,尽管A股市场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交易制度、市场参与者主体特点、监管力度等跟不上时代,导致A股波动幅度较大,容易出现过度上涨和下跌的
学位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成为我国金融界乃正全国所有行业中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尤其是我国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移到银行相关产品中。银行零售业务作为银行基础性业务之一,它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个人、家庭以及一些小企业等,并且从业务开展实际情况看,具有风险小、收益稳定等基本特点,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外资银行的引入,银行利
学位
本文研究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信用风险本质在于企业无法履行其债务义务的可能性,这一点由财务报表反映出的偿债能力可见一斑。因此在债券信用风险的研究中,现有文献大多是针对财务层面信息,从宏观环境、经营状况、流动性风险等方面探讨债券风险溢价,更多关注的是财务数据、行业前景、政策动向等。然而在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环境中,以上方法不够理想。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国有企业为主导,公司财务信息并不能完
学位
近些年,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尤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猛,对于居民理财投资需求和企业融资需求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逐渐多样化:期限错配、刚性兑付、资金池运作等问题目益显著。在此背景下,我国银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规范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通过我国某商业银行(以下简称“Y银行”)理财产品近7
学位
在国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当下,为规避人民币贬值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加快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无疑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期货商品挂牌交易,2018年6月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各种迹象、层出不穷的相关产品、日益完善的配套机制,令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中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在目前国内外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