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声音——对乔治·爱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512355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的19世纪是一个各种巨大变化层出不穷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英国小说对于英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乔治·爱略特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国内外学者对她的评价很高,但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她和她的作品进行研究却只是近二十年的事情.然而,女性主义批评家始终无法在自己的领域内给她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是因为,无论是乔治·爱略特本人,还是其作品都带有明显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爱略特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其自传性最强的一部小说.论文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是乔治·爱略特的女性体验和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评论回瞻.乔治·爱略特是一个与她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的女性.在道德领域,她从未停止过对宗教的置疑和思索.在职业领域,她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完成了她艰辛的历程,该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小说结局的必然性作出解释.第二是维多利亚女性气质在麦琪身上的体现.英国历史上的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殊时期,当时的妇女虽然在法律上已经取得初步的平等,但是仍然没有选举权,仍然处于对男性的从属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宗教、精神、经济、职业、婚姻、家庭和教育等领域.第三是麦琪的困境.正是这种社会基础,使麦琪形成了双重性格,她既渴望知识,向往男女平等,但同时又无法摆脱保守思想的桎梏,她在这两个自我之间俳徊,最终选择了死亡.第四是乔治·爱略特的道德观和女性意识.同麦琪一样,乔治·爱略特既有现代和叛逆的一面,又有保守和顺从的一面,因此她的道德观和女性意识也具有矛盾性.她不停地在这两种矛盾之间进行调和,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类宗教道德观和社会力量均衡论的调和主义女性意识.
其他文献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二十世纪初期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西方文学评论家。在其广博的书评和论文中伍尔芙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口译人才。为了促进口译人才的培养,口译学科的研究在国内迅速发展。交替传译是一个多任务同时操作的认知加工过程
十七世纪,在英国出现了以约翰·邓恩为首的玄学派诗人,他们的作品重点关注诗歌中的哲学思辨以及思想的表达。在种类繁多的玄学派爱情诗歌中,既有对爱情的赞美,也有对爱情的怀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结合社会语言学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论述等,对戏剧对白进行分析,探索话语分析与戏剧人物的表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 本文着重从会话参与者遵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步骤的加快,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作为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中占据主导
话语标志语是指在语篇中用来表示句际或语篇片断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词、短语或小句。作为一种语法衔接手段,在书面语篇中它常被作者用来搭建语篇结构,明示逻辑语义关系,并具有帮
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发展以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学习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和独特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容易,更快速,更有效,所采取的具
该文探讨作者玛丽·雪莱通过《弗兰肯斯坦》阐述得出的关于十九世纪早期中产阶段家庭价值观念方面的观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她一方面赞成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关于家庭每个成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