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中美大屠杀题材类电影的比较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duo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幸存在世的犹太人通过各种方式去纪念大屠杀这段历史,尤其是生活在美国的犹太精英。他们借助美国好莱坞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通过生产大量控诉纳粹屠犹的影像来强化民族记忆。据统计,如今好莱坞已经拍摄了170多部和犹太大屠杀有关的电影,并且将犹太大屠杀题材的电影作为一个专门的类别。而我们由于受到时代的种种限制,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到80年代才真正开始,对该类题材影片的拍摄也开始于这个时期。到目前为止,我们国人拍摄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像不超过10部,其中更没有类似《辛德勒的名单》那样影响世界的力作。  因此,本文基于跨文化视域下对中美大屠杀电影题材的比较研究,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从电影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对描写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及描写犹太大屠杀的电影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第一,就主题而言,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电影多使用直白的手法控诉日军罪行,在刻画人性时运用了群像和个像,并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日本军国主义。第二,就人物塑造而言,南京大屠杀电影逐渐对服装造型作个性化处理,同时逐渐学会去塑造更多的圆形人物。第三,就情节设置而言,南京大屠杀题材类影片通常利用二元对立结构来制造矛盾,而对悬念的设置大多遵循固定的套路。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为未来南京大屠杀题材影片的影视制作提出若干建议,以帮助南京大屠杀题材类电影真正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国人及全世界重视和反思这段历史。
其他文献
学位
高三历史复习中,由于时间非常短,需要记忆的历史知识又太多,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背了好长时间,也记不住,并且记不准,易混淆的现象。怎样才能利用较的短时间记
目前,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在经历迅速的发展。然而,国家形象建设在我国国内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中国当前的迫切需要在国家形象建构方面的理论指导。本文自建政府文件语料
摘要:利用现有教材挖掘其中的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增进对化学科学本质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基本观念;科学本质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新事物、新情况、新信息不断涌现,传统的只注重向学生传授大量事实性知识、不注
中国企业想要走出国门,立足世界,就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吸纳海外人才。在信息化的当代,企业网站成为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门户,研究建设好企业对外招聘的门户,能够为企业成功招聘海外人
本文基于赛义德的文本旅行理论,通过对两个寒山诗译本——加里·斯奈德的《寒山和寒山诗》及亚瑟·韦利的《27首寒山诗》的比较研究,探索寒山诗在英语国家的传播。由萨义德的旅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认为翻译在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目前,生态翻译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