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问句/反问”是一种跨文化的重要语言现象。已有相关研究数不胜数,但大都围绕修辞问句的语用功能、语义特征或句法结构,针对其论辩功能的探讨十分稀少,更鲜有结合亚里士多德“逻辑诉求”的核心要素,“修辞推论/修辞三段论”,来挖掘反问句逻辑功能的专项研究。本文以亚氏“修辞推论”的非完整性与或然性特征为理论基础,以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丰富问句为语料,旨在系统探索修辞问句实现逻辑论辩功能的具体方式类型和演绎机制。
关于修辞问句的研究,我国学者大多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但与西方修辞传统缺乏密切联系。本课题通过比较、抉择、融合中西方学者提出的代表性定义,将修辞问句界定为“暗含说服性命题(“含有/suggest”一个半明命题,并“暗示/imply”一个省略命题)而无需回答的问句”。分类问题,中西方修辞学也各有传统。考虑到本项研究的语料来自汉文典籍《文心雕龙》,因此我们采用了国内学者所作的权威分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修辞问句与修辞推论密切相关。通过对亚氏修辞三段论的辨析,本文承继袁影(2006)中关于修辞推论类型的研究发现,认为修辞三段论共可呈现六种非完整形式;省略大前提、省略小前提、省略结论、省略大前提和结论、省略小前提和结论、省略大前提和小前提,并以此为基础来考察语料中各修辞问句的省略或演绎类型。而语料的选取则根据质性研究下目的性抽样原则,于《文心雕龙》中选取了五个代表性语篇:《原道》、《指瑕》、《物色》、《知音》、《程器》,从中甄选10个典型修辞问句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发王见,《文心雕龙》中的修辞问句有两种类型:是非修辞问句和特指修辞问句;其中,后者与亚氏“逻辑诉求”中修辞推论的关系更为密切。所呈现出的修辞推论/修辞三段论形式有三种:省略大前提、明示小前提和半明示结论;半明示大前提、明示小前提和省略结论;省略大前提和结论、半明示小前提。我们还发现,这些问句式修辞推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演绎功能:大前提通常是一个暗示或半明示的假设,是可为双方接受的常识或观点等;小前提往往提供一个坚实的论据;而结论或半明示或暗示一个论断。此外,修辞问句在实现逻辑功能的同时,也突显了从问句本身转化而来的假设或论断,即这一现象也具有强化关键信息的功能。
对《文心雕龙》中修辞问句的详察,揭示了“修辞推论”是解释反问句的逻辑论辩机制十分有效的理论工具。此项探索不仅可为拓宽修辞问句的研究范围、创新其研究方法提供参考,也可为验证和丰富亚里士多德“修辞三段论”的特征提供借鉴,从而深化对西方修辞学核心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关于修辞问句的研究,我国学者大多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但与西方修辞传统缺乏密切联系。本课题通过比较、抉择、融合中西方学者提出的代表性定义,将修辞问句界定为“暗含说服性命题(“含有/suggest”一个半明命题,并“暗示/imply”一个省略命题)而无需回答的问句”。分类问题,中西方修辞学也各有传统。考虑到本项研究的语料来自汉文典籍《文心雕龙》,因此我们采用了国内学者所作的权威分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修辞问句与修辞推论密切相关。通过对亚氏修辞三段论的辨析,本文承继袁影(2006)中关于修辞推论类型的研究发现,认为修辞三段论共可呈现六种非完整形式;省略大前提、省略小前提、省略结论、省略大前提和结论、省略小前提和结论、省略大前提和小前提,并以此为基础来考察语料中各修辞问句的省略或演绎类型。而语料的选取则根据质性研究下目的性抽样原则,于《文心雕龙》中选取了五个代表性语篇:《原道》、《指瑕》、《物色》、《知音》、《程器》,从中甄选10个典型修辞问句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发王见,《文心雕龙》中的修辞问句有两种类型:是非修辞问句和特指修辞问句;其中,后者与亚氏“逻辑诉求”中修辞推论的关系更为密切。所呈现出的修辞推论/修辞三段论形式有三种:省略大前提、明示小前提和半明示结论;半明示大前提、明示小前提和省略结论;省略大前提和结论、半明示小前提。我们还发现,这些问句式修辞推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演绎功能:大前提通常是一个暗示或半明示的假设,是可为双方接受的常识或观点等;小前提往往提供一个坚实的论据;而结论或半明示或暗示一个论断。此外,修辞问句在实现逻辑功能的同时,也突显了从问句本身转化而来的假设或论断,即这一现象也具有强化关键信息的功能。
对《文心雕龙》中修辞问句的详察,揭示了“修辞推论”是解释反问句的逻辑论辩机制十分有效的理论工具。此项探索不仅可为拓宽修辞问句的研究范围、创新其研究方法提供参考,也可为验证和丰富亚里士多德“修辞三段论”的特征提供借鉴,从而深化对西方修辞学核心概念的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