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与超越——海明威哲学思想的互文性解读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明威,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文学界与评论界更为关注他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但对于作品中所包含的哲学意蕴却有所忽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海明威的作品高度具象,他的人物都是行动者,而非思想家,他本人也极少在作品中发表议论,使得他的作品表面上看起来缺乏哲学深度。一般认为,他的哲学态度与虚无主义、存在主义和犬儒主义有关。本文尝试通过海明威作品与尼采思想的互文性阅读,以期更准确地捕捉海明威作品中弥漫的哲学意蕴。  论文首先阐述海明威对生活的态度,一种虚无的态度。而解读尼采的虚无思想,可以将其剖析为认识论上的失败,价值观的破灭以及宇宙观的无意义性。其中,价值观的破灭和宇宙观的无意义性十分典型地体现在海明威的作品中。  海明威虚无思想的形成,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经历对他的影响。个人经历,尤其是关于战争的经历对他虚无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首先,在战争中的经历,使得他对死亡失去了敬畏之情,战争毁掉的不仅是他的健康,更摧毁了他的价值观,让他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质疑。他转而向美好的爱情寻找抚慰,然而爱人的离去粉碎了他对爱情的憧憬。而在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乡,他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人是那么地格格不入,甚至他的父母也不能理解他,这些因素都让他十分的苦闷。作为一个作家,他在经历这些挫折后所萌生的虚无思想,都表现在了他的作品里。无论是他著名的四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还是他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乞力马扎罗的雪》等都明显地带有虚无的思想。  接着,论文通过引入尼采的另外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进一步分析了海明威是如何面对生存的虚无的。权力意志是理解尼采思想的基石。通过对权力意志的诠释以及它在普通人或“最后的人”身上的体现,尼采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即普通人的生活最终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虚无,只有超人才能面对虚无并且超越虚无。这是因为超人乐于自我挑战,敢于做出选择并付诸行动,从而创造了自我的价值。而尼采所描述的超人的品质在海明威的笔下则是:主人公们不屑于那些“最后的人”的生存方式,他们敢于冒险,敢于通过冒险来肯定自我;他们在自我挑战和做出抉择的过程中,勇敢的面对虚无,并最终战胜虚无。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海明威不会止步于虚无。他承认生活是虚无的,人是注定要被毁灭和消逝的。但是他在作品中描写的大量具有冒险精神,敢于自我挑战的主人公们却间接地肯定了生活的意义。换句话说,那些具有行动精神的主人公们为原本没有意义或已经失去意义的生活赋予了新的价值,也为其自身的生存找到了新的目标。
其他文献
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本框架,解读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探索了莫里森作品中黑人的生存状态及对自我身份的追寻。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种族身份意识的非裔
柱电极垂直穿通硅片衬底的3D探测器和传统平面硅基探测器相比,具有耐辐射性、快速响应、低耗尽电压等优势,然而其器件结构、制备工艺以及系统集成上与传统结构不同,面临众多的技
美国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是20世纪战后美国文坛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和散文。一共有十四部长篇小说问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不断增加,普通民众了解世界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中国现行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学,无法满
教育实践的评估,不仅要看它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看它对学生自我效能信念的培养。因为正是这种自我效能信念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学校里培养的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当
〔目的〕严把供列车食品的卫生质量关,确保口岸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乘坐广九直通列车的中外旅客的健康。〔方法〕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菌检验》(GB/T4789.4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伦道夫·斯托(1935—)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和诗人之一。他在国内外都享有美誉,有评论称他的成就“堪比当代文学巨匠帕特里克·怀特”。他年仅22岁就完成了撰写《归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