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肠杆菌是鸭养殖中常见的致病菌,兽医临床上通常是使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大肠杆菌感染,而不是每个养殖户都能合理使用这些抗菌药物,以至于大肠杆菌产生了多重耐药性,其耐药性的产生给鸭养殖和人类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抗生素在鸭养殖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大肠杆菌在鸭源中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流行尚不清楚。所以,本研究对16个鸭养殖场展开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同时采集中国五个主要的鸭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杆菌是鸭养殖中常见的致病菌,兽医临床上通常是使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大肠杆菌感染,而不是每个养殖户都能合理使用这些抗菌药物,以至于大肠杆菌产生了多重耐药性,其耐药性的产生给鸭养殖和人类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抗生素在鸭养殖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大肠杆菌在鸭源中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流行尚不清楚。所以,本研究对16个鸭养殖场展开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同时采集中国五个主要的鸭养殖场及周边环境中的样品,分离培养大肠杆菌,探索其药物敏感性以及确定其耐药基因,为减少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临床治疗大肠杆菌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2018~2019年,通过对16个鸭养殖场的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基本在鸭生长周期的1/3-1/2时期,使用时间为3-5天。使用的抗生素种类有16种,属于八种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氟苯尼考(56.3%,9/16)和阿莫西林(31.3%,5/16)。通过采集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的1505份样品,用麦康凯分离培养基分离后,再进行16Sr RNA鉴定和MALDI-TOF-MS鉴定,总计获得449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29.8%。从地区上来看,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分别采集了192份、384份、300份、366份、263份样品,分别获得了83株、108株、130株、80株和48株大肠杆菌,分离率分别是43.2%、28.1%、43.3%、21.9%和18.3%。从样品来源上来看,鸭粪便、土壤和水采集了973份、276份和256份,分别获得了335株、52株和6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依次为34.4%、18.8%和24.2%。采用琼脂二倍法检测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对以下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头孢噻肟、阿米卡星、金霉素、环丙沙星、磷霉素、氨苄西林、替加环素、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氟苯尼考、黏菌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结果表明,449株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头孢噻肟和氨苄西林)、四环素类(金霉素)、酰胺醇类(氟苯尼考)和磺胺类及磺胺增效剂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对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磷霉素、黏菌素、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替加环素比较敏感,值得注意的是,对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非常敏感。采用PCR方法筛选大肠杆菌中的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结果发现:有90株携带blaCTX-M基因,检出率为20.0%(90/449);有34株携带aac(3)-II基因,检出率为7.6%(34/449);有27株携带aac(6)-II基因,检出率为6.0%(27/449);有27株携带arm A基因,检出率为6.0%(27/449);有42株携带qnr B基因,检出率为9.4%(42/449);有396株携带tet(A)基因,检出率为88.2%(396/449);有242株携带tet(B)基因,检出率为53.9%(242/449);有51株携带tet(C)基因,检出率为11.4%(51/449);有165株携带Sul1基因,检出率为36.7%(165/449);有256株携带Sul2基因,检出率为57.0%(256/449);有56株携带Sul3基因,检出率为12.5%(56/449);有18株携带dfr A基因,检出率为4.0%(18/449);有261株携带flo R基因,检出率为58.1%(261/449);有176株携带cml A基因,检出率为39.2%(176/449)。449株大肠杆菌中blaSHV、blaTEM、blaCMY、rmt B、qnr S、cfr、fos A3和mcr-1的阳性率比较低,另外未能检测到qnr A,tet(M)和tet(X)阳性的大肠杆菌。综上所述,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是鸭养殖中常用的抗生素,鸭中的大肠杆菌存在多重耐药性,尤其对酰胺醇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及磺胺增效剂和四环素类高度耐药。同时,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和磺胺类及磺胺增效剂的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本研究通过对多重耐药的大肠杆菌在鸭及环境中的传播,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传播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非洲猪瘟(Af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高度接触、出血性、病毒性的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严重危及养猪业发展。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以来,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国内发生了跨区域传播,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重大影响。迄今为止,国内外针对非洲猪瘟均没有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案,因此本研究
沙门菌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其宿主范围广泛,可引起人和动物多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中动物源沙门菌对畜禽养殖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种禽场是控制沙门菌流行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沙门菌净化的“源头”,本研究对广东省不同种禽场进行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其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并挑选部分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以期为种禽场沙门菌的防控和净化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负责对肉类食品进行检疫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驻屠宰场检疫则是防止问题生猪流入市场的最后一道屏障。其中在东莞市某镇动监驻屠宰场日常检测和季度监测中,“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人兽共患传染病(猪旋毛虫病、猪布鲁氏菌病和猪日本乙型脑炎)、猪传染性病毒病(猪瘟、口蹄疫)是屠宰检疫的
铜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动物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铜也是一种对机体具有一定毒性作用的重金属。当机体摄入的铜超过正常需求水平会导致睾丸损伤,造成精子生成障碍,而铜对猪睾丸的毒性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楚。铜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而常在畜禽养殖中用作饲料添加剂,铜作为一种工业生产中的常用金属被广泛用于各种行业而导致环境铜污染的风险不断加大。铜在农业生产上的滥用以及工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铜污染,可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病原,该病毒对任何日龄的猪均易感,该病可导致皮炎肾病综合征、多系统炎症、繁殖障碍如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2016年,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Palinski等研究人员在患有皮炎肾病综合征和繁殖障碍的猪场首次发现该病毒。PCV3基因组全长2000 bp,主要包括三个开放性阅读框:ORF1、ORF2和O
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O)又称羟氨苄青霉素,是耐酸青霉素类抗生素中的一种,由于其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已被广泛用于兽医临床中,它的不同制剂也被批准用于多种畜禽和宠物。阿莫西林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和靶动物安全性试验已有一系列报道,但尚未见阿莫西林干混悬剂内服给药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对猪内服阿莫西林干混悬剂的残留消除规律和靶动物安全性进行探讨,为阿莫西
本文开展了佛山市南海东方澳龙制药有限公司仿制的马波沙星片与原研法国威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麻佛美味片(Marbocyl?P)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研究。采用HPLC-FLD法检测分析犬血浆中的马波沙星,内标法进行定量,以0.05 mol/L磷酸三乙胺(pH=2.4)—甲醇(72:28)作为流动相,在0.8 m L/min流速下进行等度洗脱。该方法在0.02~5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
硝基呋喃类药物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药物曾被广泛应用于养殖业。通常研究中所指的硝基呋喃类药物主要有四种,包括呋喃它酮、呋喃唑酮、呋喃妥因、呋喃西林。它们在动物体内代谢迅速,形成的代谢产物能够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残留时间长,不易降解,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含有动物源性原料的复合调味酱料,尤其是海鲜类酱料,存在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污染风险,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关注调味酱料中的硝基呋
兽药的不规范处置是致使兽药进入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掌握英德地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剩余兽药处置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研究、查阅我国相关规章制度、参考同类问卷、企业访谈等方法建立问卷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和小规模调查对条目池进行筛选,再经现场调查验证问卷的信效度,最终形成了《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剩余兽药处置现状调查》问卷。向英德地区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投放问卷,收集数据,运用描述
自2018年非洲猪瘟在中国爆发以来,对整个养殖行业产生了巨大危害,导致从业人员、动物福利、生物安全和免疫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猪场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免疫疫苗品种和次数越来越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员工劳动强度,容易造成猪只的免疫应激。很多猪场为了降低非洲猪瘟感染的几率,减少或者不再对基础疫病免疫,容易造成基础疫病的重新爆发。如何做好防疫工作,避免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基础疫病的爆发,成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