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间,它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既经历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更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加强与完善,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巩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部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同样历经坎坷,是一个不断成长、逐步完善的过程。
根据现代西方学界的精英理论,精英的分布不是恒定的,下层的代表中最有天赋的会通过各种渠道(暴力的或是非暴力的)“向上升”,补充或替代统治上层的队伍,而统治上层的某些成员则因退化而“往下降”,成为群众,这就是精英流动。在本文中,精英流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微观方面,指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个人进入、流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情况;二是宏观方面,指综观第一至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代际转换。
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性别、民族、年龄、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征,这些不同的特征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发展状况,微观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宏观的国家制度成长的轨迹。
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的沿革,通过对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机构设置、职权、任期以及会议进行历时性分析,以此来展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的成长历程。第二章,对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描述部分组成人员的性别、民族、年龄、教育背景、职业或界别背景、党派、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中的任职情况、流动情况。第三章,对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特征进行纵向分析,从而揭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制度化发展趋势以及与国家制度化程度的高度关联性。
本文的重点在第三章。在第三章中,本文尝试从性别与民族、年龄、教育背景、职业或界别背景、流动情况、专职化程度六个方面对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此呈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制度化发展趋势,从而也契合了当代中国国家制度成长的轨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制度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龄变化逐渐稳定并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2)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学历层次呈逐渐提高的态势。(3)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职业或界别构成逐渐稳定并呈现出合理化的发展趋势。(4)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流动逐渐规律化。(5)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职化趋势明显,专职化程度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