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认识到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培养的同时,更应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安排上,实训课程的比重也在逐渐加大。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今后无论是在校期间或者将来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都将从事着大量的、大强度、长时间的实际操作和体力劳动。这对职校学生来说,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充沛的体能和更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体能与身心的发展离不开体育锻炼,但如果职校学生体能锻炼仍按传统的体育锻炼方式来进行,将会缺乏应有的专业针对性。因此找出一些针对专业实际操作需要的身体锻炼方法成为当前职业学校体育首要解决的问题。而本文重点所要阐述的内容——职业体能锻炼,便是为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研究的。在职业教育的众多工科类专业中,从事机电类专业学习的职校生,其专业操作的特性决定了他们今后将从事钳工、车工、电工、数控等多方面工种的实践与操作,具有典型代表性。因而,本文以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机电专业操作工种的劳动特点、学生的体能状况、以及其他职业学校职业体能锻炼的开展情况,进行了长期大量的跟踪调查与研究,同时,参考当今国内外职业体能锻炼研究的先进成果,运用对师生的问卷和专家访谈、教学研讨等科研方法,深入探索适合机电类学生职业体能锻炼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和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体系,希望通过对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改进,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职业体能锻炼的方法,增强职业体质,并最终养成终身职业体能锻炼的习惯。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机电专业不同的工种劳动特点,因此,在劳动强度方面其持续的时间、工作强度和劳动性质也不同。因此,对不同工种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体能需求。2职业体能锻炼课程是一门专门针对学生职业体能发展的应用性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操作以及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所承担的工种,在体能上,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提高。同时,使体育教学能更好地融入到职业教育中。3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开展,应与本校的专业设置相配套,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体能锻炼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进度的安排、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要符合学生专业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与体质体能的增强。4在教师教学方面,目前有不少教师缺乏对学生从事专业体能需求方面的了解和对体能课程开设的高度认识,导致体育课程教学缺乏对学生专业特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利于学生专业体能的发展。5对职业体能锻炼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应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看该课程能否能满足学生专业体能实际需求和发展,也就是对整个课程体系的评价;另一方面的评价,就是看学生专业实习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一线对工作体能的适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