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本次技术革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对传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也为人与技术关系的演进提供了契机并提出新的要求。
研究人与技术关系的问题,既需要明晰人、技术的属性以及二者的联系,也需要对社会生产力水平、主流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制度等因素进行考量。理论层面上,本文通过将技术哲学理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在充分论述人与技术“主客体相互运动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引入“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以期更深层次地揭示人与技术相互运动机制。实际应用层面上,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系统性地解读新科技革命对生产工具与生产过程的影响,探讨由于技术进步引发的人与技术关系发展最新趋势,并给出政策建议。
人与技术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科技革命给传统资本主义人与技术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人类发展历史中,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能够集中反映一个时代的技术特征,这两个范畴也是人与技术关系最直观的展现。因而,研究新科技革命下的人与技术关系及其构建,重点需要讨论技术进步的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的演进。本文认为,此次技术进步的“革命性”源于生产资料进步下的生产过程运行逻辑转变,使生产体系由马克思提到的“自动的机器体系”转变为“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CPS)”,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自动化的讽刺”的问题,即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来解决生产过程中机器和人工的选择和工作分配问题。生产方式的物质属性方面,直接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传统生产资料的联系被弱化甚至消除,人类的同理心、团队智力、人际交流、高价值创造、感性表达将会在未来的社会生产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科技水平提升与“自由时间”增加也导致工作内容更加富有弹性。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的社会属性方面,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就不再是一个完全由资本摆布的过程,两者自然结合的可能性有所提高,资本作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纽带”作用有所下降,资本直接控制人类实际劳动过程的难度增加但间接监督和控制劳动的能力增强,劳动者在价值分配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资本所有者不得不分割一部分剩余价值出来,用以增加劳动者报酬。生产方式的演进为人与技术关系的优化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实现人与技术关系中人的主体性的复归,为建构“以人为本”的人与技术关系提供了重要契机。
但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评估新科技革命给人与技术关系演进带来负面冲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人与技术关系发展很大程度受资本左右,科学技术进步在提升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诸如失业、贫富差距增加等经济社会问题。人与技术关系发展随着阶级分化和对立加剧而受到抑制,新科技革命背景下,资本通过形成数据垄断平台实现对人类劳动的无偿占有,进一步加剧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扩大劳资间贫富差距;不同群体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发生变迁,低端程式化作业的劳动者“边缘化”与高端非程式化作业的劳动者“核心化”现象同时发生,就业岗位空心化趋势加深与劳动力群体内部贫富分化问题凸显。
新科技革命对人与技术关系发展来说契机与挑战并存,它一方面为人的主体性意识的复归提供了生产力基础,另一方面却也埋下了人与技术关系进一步恶化的隐患。基于对人与技术关系演进的辩证分析,本文认为,为建构新时期更和谐的人与技术关系,应秉持“双向建构”和“以人为本”两个原则,同时在人的主体客体化与技术的客体主体化两个过程进行改良:既注重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要稳固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与技术发展相适应。以更好地迎接契机、应对挑战。
研究人与技术关系的问题,既需要明晰人、技术的属性以及二者的联系,也需要对社会生产力水平、主流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制度等因素进行考量。理论层面上,本文通过将技术哲学理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在充分论述人与技术“主客体相互运动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引入“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以期更深层次地揭示人与技术相互运动机制。实际应用层面上,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系统性地解读新科技革命对生产工具与生产过程的影响,探讨由于技术进步引发的人与技术关系发展最新趋势,并给出政策建议。
人与技术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科技革命给传统资本主义人与技术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人类发展历史中,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能够集中反映一个时代的技术特征,这两个范畴也是人与技术关系最直观的展现。因而,研究新科技革命下的人与技术关系及其构建,重点需要讨论技术进步的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的演进。本文认为,此次技术进步的“革命性”源于生产资料进步下的生产过程运行逻辑转变,使生产体系由马克思提到的“自动的机器体系”转变为“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CPS)”,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自动化的讽刺”的问题,即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来解决生产过程中机器和人工的选择和工作分配问题。生产方式的物质属性方面,直接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传统生产资料的联系被弱化甚至消除,人类的同理心、团队智力、人际交流、高价值创造、感性表达将会在未来的社会生产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科技水平提升与“自由时间”增加也导致工作内容更加富有弹性。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的社会属性方面,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就不再是一个完全由资本摆布的过程,两者自然结合的可能性有所提高,资本作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纽带”作用有所下降,资本直接控制人类实际劳动过程的难度增加但间接监督和控制劳动的能力增强,劳动者在价值分配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资本所有者不得不分割一部分剩余价值出来,用以增加劳动者报酬。生产方式的演进为人与技术关系的优化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实现人与技术关系中人的主体性的复归,为建构“以人为本”的人与技术关系提供了重要契机。
但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评估新科技革命给人与技术关系演进带来负面冲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人与技术关系发展很大程度受资本左右,科学技术进步在提升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诸如失业、贫富差距增加等经济社会问题。人与技术关系发展随着阶级分化和对立加剧而受到抑制,新科技革命背景下,资本通过形成数据垄断平台实现对人类劳动的无偿占有,进一步加剧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扩大劳资间贫富差距;不同群体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发生变迁,低端程式化作业的劳动者“边缘化”与高端非程式化作业的劳动者“核心化”现象同时发生,就业岗位空心化趋势加深与劳动力群体内部贫富分化问题凸显。
新科技革命对人与技术关系发展来说契机与挑战并存,它一方面为人的主体性意识的复归提供了生产力基础,另一方面却也埋下了人与技术关系进一步恶化的隐患。基于对人与技术关系演进的辩证分析,本文认为,为建构新时期更和谐的人与技术关系,应秉持“双向建构”和“以人为本”两个原则,同时在人的主体客体化与技术的客体主体化两个过程进行改良:既注重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要稳固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与技术发展相适应。以更好地迎接契机、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