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已经从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逐渐步入到现代化艺术的殿堂。那寄托自己美好愿望的吉祥图案的剪纸艺术,不仅在我国广泛应用,而且还留传到国外,以致传播到日本、东南亚一带。可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强有力冲击,我国的剪纸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几乎不存在了,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那么,如何在继承中去发挥民族剪纸艺术的特色,充分让这一民族艺术重换新生呢?笔者从挽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探究出适合剪纸艺术传播发展的策略,把渗透民族民间剪纸艺术文化精神与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小学美术教学融为一体,走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实现了民族艺术文化精神的活态传承。说到教学传承,难免在落实中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剪纸教学的时限跨度很大,单凭一学期的一两节课的阶段性的授课形式,不足以使学生深刻感受民族艺术精神的深厚土壤,难以让小学生萌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目前的小学生剪纸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把剪纸当作一种纯粹的技能传授,只单纯地教授怎么折,如何剪,甚至做好了模板让学生照着上面图样描绘下来再进行剪。笔者认为有些重技术轻文化。笔者在剪纸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切实有效的研究,依据新课程标准为纲,通读了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剪纸章节,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按照小学生的三个学年段的身心发展特征拟定了剪纸技能和剪纸文化有效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从整体内容上有机结合了南北地区及国外民间剪纸风格特色,循序渐进地渗透多种民间审美素养等知识。探索出一种较为合理的民间艺术资源进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方法途径,能够针对小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开展阶梯性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既是对剪纸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阶段性展示,又是为日后参与剪纸艺术传承发展的人士建立交流研究的平台,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研究经验,共同为弘扬中华民族剪纸艺术文化精神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