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而城市肌理就是城市的外在表现,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城市肌理作为城市研究的方法和媒介,是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理论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共包含理论研究、实例分析和特征总结三个部分。选取汉口历史城区为研究对象,将历史城区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形成城市肌理作为研究内容。将历史、形态、文化作为研究主线,其中以历史研究为背景,形态研究为重点,最终落脚于相关城市文化的探讨。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横向和纵向上的对比,总结汉口历史城区城市肌理的总体特征。城市肌理的相关概念是论文的理论部分,对城市肌理相关概念进行归纳研究,同时对从西方引进的城市理论——图底关系理论与中国城市理论原型进行对比研究。汉口历史城区的历史研究是实例研究的背景部分,分析在汉口城市发展进程中主要历史事件,以便于对城市肌理形态相关的历史文化要素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历史背景的分析,对汉口历史城区城市肌理进行形态分析,包括宏观和微观层面——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分别进行研究,对城市元素包括道路、街廓、开放空间、城市空间模式、建筑肌理进行逐个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穿插其他历史城市肌理进行对比。在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继续对相关的城市文化进行分析,概括在汉口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中,城市规划文化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分析城市规划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时间轴上汉口历史城区城市肌理的生长过程。汉口历史城区的城市肌理在历史城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总结汉口历史城区城市肌理的总体特征为拼贴性、开放性和地域性。同时通过特征分析总结汉口历史城区城市肌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社会、经济、自然因素。最后通过前面分析,掌握城市肌理的发展规律,针对目前历史城市的城市肌理的保护状况,提出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同时探讨城市肌理保护的实际对象、保护方法等,找寻最适合历史城区城市肌理的保护和延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