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杏叶和荷叶是近年来研究非常活跃的两种植物药,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虽有大量报道,但其分子水平的活性评价尚缺乏深度。研究目的:针对银杏叶和荷叶中的生理活性成分,以色谱为分离手段,结合质谱的高灵敏度检测进行成分分析,并研究相关成分的分离制备方法并制备相关单体成分。以自由基清除和脂肪酶抑制活性为目标,从分子水平对相关成分的生理活性进行研究。方法:研究银杏叶中黄酮苷元制备过程中的水解条件,利用微波条件下的高效水解,对水解环境的溶剂、酸、能量等进行考察,优化最佳水解条件。以大孔树脂为分离介质,对银杏叶中的黄酮苷元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对不同特性的树脂进行比较,优化分离纯化条件。以DPPH自由基为目标,研究银杏叶中黄酮苷元成分及叶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对荷叶中生理活性成分分离制备研究,研究了荷叶化学成分对脂肪酶的抑制活性及荷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通过对微波水解中的溶剂优化、酸及酸度优化、微波功率及水解时间的优化、固液比的优化,确定以正丙醇作为溶剂、盐酸作为水解酸、功率为280W,水解时间为2 min时,水解条件为最佳;相比于水浴回流水解等传统方法,微波水解法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有利于银杏叶黄酮苷元的快速制备。对不同大孔树脂进行比较,发现当银杏叶浸出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c=0.2395mg/ml,pH=5.05时,三种树脂对黄酮类化合物吸附平衡时间相近,约为6小时。此时树脂孔隙几乎己被填满,吸附与解吸处于动态平衡。DM-130、LSA-10和LSA-20三种树脂在此条件下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1.13、25.95、23.15mg/g(湿树脂)。由此看出DM-130对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当pH=5.02时树脂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为81%;而当pH=3.07、6.05时,吸附率分别为27%和38%。在pH<5.02时,吸附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在pH=5时吸附率达最高值,随后随着pH值的增大吸附率递减。这是因为当溶液pH=5.02时,黄酮类化合物既保持了分子状态,同时又不会形成佯盐(佯盐的结构为R-OH+),满足形成氢键的条件。当洗脱液体积分数为70%和90%的乙醇-水溶液时解吸效果好,解吸率达到了90%以上。但是考虑乙醇的挥发性,最终选择70%乙醇作为洗脱剂较为适宜。另外,在研究中还考察了pH=10的NaOH水溶液的洗脱效果,解吸率远远低于含水乙醇的效果,仅为23.1%,因此使用稀碱作为洗脱剂是不适合的。通过考察银杏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了黄酮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发现要使银杏叶活性物质抗氧化效果达到最好,乙醇体积分数不能过大,其选择范围应该在70%左右;由于银杏叶提取物中一些多酚类物质的稳定性较差,受热发生氧化或水解反应,从而导致抗氧化效果变差,因此,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温度不宜过高,确定温度范围为50~70℃。建立了荷叶中阿朴啡类生物碱:N-降荷叶碱,0-降荷叶碱,荷叶碱,和绕炔碱的高灵敏度HPLC-DAD-ESI/MS分析方法,在N-降荷叶碱ESI质谱中m/z为251和219处的分别为[M+H-CH3O]+和[M+H-CH3O-CH3OH]+碎片离子的信号。同样在0-降荷叶碱ESI质谱中m/z为265和250处的分别为[M+H-OH]+和[M+H-CH3OH]+碎片离子的信号。因此,通过碎片离子是否有m/z 265来鉴别是N-降荷叶碱还是0-降荷叶碱。适当提高锥孔电压不仅能够区分分子量不同的化合物,而且也能有效的区分同分异构体。研究了荷叶生物碱对脂肪酶的抑制活性,1 mg/mL奥利司他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达到74.34%,1 mg/mL荷叶提取物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为11.25%,N-降荷叶碱的抑制活性为21.37%,0-降荷叶碱的抑制活性为24.63%,荷叶碱的抑制活性为25.77%,绕炔碱的抑制活性为13.2%。结论:微波水解是银杏黄酮苷元制备过程中水解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方法,大孔吸附树脂对于银杏黄酮和荷叶中的阿朴啡类生物碱有着很好的吸附作用,可用于成分的纯化富集。通过对银杏黄酮和阿朴啡类生物碱的分子生物活性筛选,表明银杏黄酮有着很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暗示其具有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阿朴啡类生物碱对脂肪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将可作为控制体重药物的候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