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英译标准化的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和西医的起源、发展完全不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文医学。其本身不仅传播医学知识,而且还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哲学、伦理、文学等文化因素。随着医药卫生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中医药的神奇临床疗效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已引起国际上越来越高的重视。中国加入WTO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着手把中医列入医保体系,因此中医(方剂)的对外翻译显得日益重要。长期以来,中医方剂的翻译存在重实践经验轻理论研究的现象,至今尚未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翻译理论指导体系,由此造成译者没有标准可循,加之中医方剂,主要是方剂名称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等原因,使得方剂在中文层面上就存在症状与名称、主要药物与名称不符等问题。中医方剂的英译主要采用音译、意译、意译兼意译、拉丁译法,以及三保险等方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中的草本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本身都有拉丁译名,再加上现有用以上各种译法翻译的术语,使得方剂特别是方剂名称英译的术语不规范。一个方剂名称有几个译文,译文之间有时差异明显。目前,中医翻译队伍的构成主要为两方面的人员:一方面是不具备中医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另一方面是懂英语但缺乏翻译技巧和英语及汉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中医医生。由于从业人员自身的特点、译者的知识结构以及不同习惯、文化环境以及上述因素的制约,中医术语(方剂)的翻译出现种种混乱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在国际上更快、更好地传播和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中医英译的标准化建设,探索一套从理论到实践较为完善的程序和体系,指导中医药的翻译实践、理论传播和成果推广。论文针对方剂术语英译的各种方法与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通其所同,求同存异,不求强通”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方剂术语的翻译。直译的同时还应保持中医的文化内涵。在界定不清时,拉丁仍然是重要的参照语言。在实施方剂术语,主要是方剂名称英译的规范化方面,论文首先从原文层面上讨论了方剂名称标准化的问题,涉及命名法中的文化因素如:儒、道、佛的影响,目的性原则如:药、方、剂、能、效、势、量、证(症)等方面,认为英译标准化的前提是原文的标准化。方剂术语英译的标准化是在WHO对经络穴位实施了标准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方剂中所涉及的药物已有拉丁译名可供参考。随着中医对外交流的深入,国家对中医英译标准化非常重视,已先后启动多项科研课题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已有大量的中医英译作品问世,其内容贯穿中医各个领域,作者涉及中外医家,翻译家。这些都为方剂术语的英译奠定了基础。目前,对方剂术语英译标准化的研究呈多样性,出现了诸如:其他译法的研究、注重语法结构的研究、加强对国外中医英译的研究。论文提出应将中医英译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对中西医进行从实质到表述的对比研究,建立系统的中医英译的理论;培养职业化的中医英译的队伍;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对上述领域的讨论,本研究希望对今后的实践与研究有所补益。
其他文献
马克思哲学问题域中的时间是社会时间,只有从“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去观照时间,把时间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存在方式,把时间理解为社会时间,才能深刻说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说
目前,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也已经起步,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常财务控制水平的高低,尤其是
马克思产业协调思想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国经济理论界重视从生产关系方面去研究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而缺乏对产业协调思想方面的研究,即使已经涉及
基于“过程→生成”理念,讨论了大基数师范生师范技能全程培养模式,给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案.
通过模糊分级评价方法对西北五省会城市的城市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进行评价。首先,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其次,建立城市经济、环境与社会协
始于1999年的“感知中国”活动,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个品牌活动。10多年来,“感知中国”活动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土耳其、以色列、俄罗斯、美国、印度、南非、巴
作为童蒙学子、文人秀士必读书,孙洙的《唐诗三百首》自刊行以来便风行于世。同样,在英语世界里传播范围最广的唐诗选本也是它。众多英译本中威特·宾纳与江亢虎合译的《群玉山
<正> 患者男,1岁.因发热、腹泻、解脓血便(3~4次/d)4天于1989年3月6日入院.2天前曾因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口唇发绀伴恶心、呕吐在当地卫生院诊为中毒性菌痢,给予氨苄青霉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学习逐渐成为社会化的活动,但存在着小学生审美趣味成人化、学习环境不理想等特点,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创设音乐化的学习环境、营造音乐化的生活环境、建
中国是茶最早的栽培国,也是古老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历经西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到了唐代饮茶的风俗空前兴盛。宋元明清到现在,饮茶的风俗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