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关联理论对《飘》——傅东华译本的模糊限制语的翻译进行尝试性解释和研究。模糊限制语是指使得语义变得更加模糊的一类词,它们不仅被广泛运用于口头表达语之中,也被频繁地运用在书面表达语之中,比如诗歌、散文、小说等等。看似使得语义更加模糊的这一类语言实则在言语交际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我国的模糊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晚,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上难免有研究不够全面的现象,一些相关的研究也仅限于对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分类和语义表达领域。有鉴于此,本文尝试性地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研究,选取了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Gone with the Wind以及傅东华翻译版本,《飘》中对于原著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进行研究。关联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来的,注重在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在翻译中首先要理解全文,然后要准确理解原文且重视原文的语境,再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找出原文与译文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获得最佳语境效果。关联理论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的理论,被认为是对“翻译”这一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心智过程有最强的解释力。本文试图语用关联理论来解释模糊限制语的翻译,重点尝试解释翻译的不对等现象,即原著中的模糊限制语与翻译版本中的不对等关系。究其原因,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认知语境,认知翻译以及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归化、异化的运用以及直译、意译的角度对于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进行尝试性分析解释。本文采取描述-解释性研究方法,选取傅东华翻译版本中的案例,进行语料分析。首先选取部分完全对等翻译例子,对等包括形式对等以及语义对等。接下来文中重点选取其中不对等翻译的例子,主要是翻译形式上未能达到对等,用关联理论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从而达到解释傅东华翻译策略的目的。表面的翻译不对等,实则是深层次的对等,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语言语境,关联理论对于翻译的解释力在本文选取的案例分析中就可以得以体现。本文讲模糊限制语于文学作品相结合,并选取原著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作为研究案例,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尝试性解释和研究,进一步揭示出关联理论对于翻译的强大的解释力,使人们认识到:任何表面上对等或是不对等的模糊限制语的翻译,在都是为了达到语境上的和谐与对等,翻译家对于文学名著中模糊限制语的不对等翻译,实则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语境效果。模糊限制语不仅在书面语言中还是日常用语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学作品中的模糊限制语。对于这一类词语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读者从新的视角和领域理解文学以及文学翻译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