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崔寔著《四民月令》参照《吕氏春秋·十二纪》的体例,根据自己经营农庄的经历,总结安排一年十二个月农事及相关活动的经验,指导庄园的农业生产,是我国第一部农家月令体裁的农书。全书以农业生产为中心,涉及士、农、工、商各种身份群体,全书按照物候时令来安排指导各种农事活动。究其产生,一方面是汉代国家国土面积扩大,原有的一统天下的历书指导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东汉地主庄园经济兴盛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农家生活的地区性的发展,原有的那种一统中原文明的简单的农业物候与历法相混合,由官方指导生活体系的书已经不能再适应生活的发展。汉代国家包括一个地域广泛的空间,也包括多样的生活生产习惯,因为要求内容越来越具体而复杂,指导日常生活生产的书只能以月令式农书的方式进行,《四民月令》在这个意义上开了一个先河,成为中国月令体农书的典范。《四民月令》记述的内容主要有农事活动、祭祀和社会交往、农业经济活动等。其中农事活动是该书的主题,笔者以《四民月令》中关于农事活动的记载为基础,采用文字学、农业科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该书中的农事活动,主要涉及:(1)土壤耕作技术方面,结合土壤日不层深度、耕作层范围及东汉骨尺考证了《四民月令》中记载的用以指示最佳耕作时间的小木椿长度确实是一尺二寸。(2)大田作物生产方面,在东汉时期人地矛盾的压力下华北平原的农民已经掌握并实际应用了稻的育秧移栽技术。(3)蔬菜种植技术主要是在提高生姜产量和质量上创造了用土密封保存种姜,以提高种姜所处环境的催芽技术。(4)林业生产中东汉时农民运用营养繁殖技术(压条)保持林木的优良性状。(5)养蚕技术催青和上蔟技术的应用使养蚕业在东汉时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等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东汉基本经济区、农作技术及农村生活习俗的区域性论证了《四民月令》中农事活动的区域属性为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继而,在对《四民月令》中农事活动内容和技术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东汉农业的发展概况,及东汉农业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水稻育秧移栽技术、蔬菜的催芽技术、林木压条技术、养蚕生产中的催青、上蔟等关键技术均为后世农业迅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育秧移栽是高效利用土地,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技术支撑;蔬菜生产中的催芽技术,是保证蔬菜品质和提高蔬菜产量的重要方法;林木压条则为保存优质品种提供了技术保证;养蚕业中的催青、上蔟技术,是养蚕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技术,他们的出现及发展在人们企图提高蚕茧质量,保证和提高丝品质的历程中更是功不可没。自西汉末年至东汉乱世虽然战火连绵,社会动荡,但是农业的持续发展与技术突破可谓是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