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经营转型和加入世后外资进入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是关系到我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走向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银行业的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国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现在国外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已经逐渐成熟。但我国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本文只是在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经济、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结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从实证出发,进行系统的探讨,并提出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政策建议。希望能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本文首先在阐述规模经济有关概念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内涵,并分析了影响银行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及规模经济和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的特征和市场结构研究,结合集中度指标、适者生存法以及成本收益比率法分析了我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现状,得出了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而股份制银行处于规模经济状态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发现体制改革不完善、产权制度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等因素造成国有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并相应的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现实规模经济的途径。同时也分析了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状况,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处于规模经济状态,但是相对于以前规模经济有所下降,指出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片面追求规模扩大、资产结构单一、不良资产较为严重等,并提出了改革途径。最后,进一步介绍了中国银行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以及总体规模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政策方面的意见,希望在金融监管机构制定银行产业政策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