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儿童危重型手足口病的机械通气及死亡高危因素。实验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行机械通气及最终转归将实验对象分为4组:V组(ventilation groups):入院时即诊断为危重型手足口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NV组(non-ventilation groups):入院时即诊断为危重型的手足口病患儿,未进行机械通气治疗;S组(survivor groups):行机械通气治疗但未死亡的危重型患儿;D组(death groups):行机械通气治疗但进展到死亡的危重型患儿。以上分组标准严格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疗标准。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资料总结统计学分析,对均数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分类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对有意义的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找出危重型病例机械通气及死亡高危因素。实验结果:共81例手足口危重型患儿进入分析,其中V组51例,NV组30例,V组细分为:S组31例及D组20例。1.单因素分析结果:V组与NV组比较:患儿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入院科别、心率、血压、抽搐、惊跳、呕吐、腹胀、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肌酸激酶(CK)、血肌酐、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淋巴细胞比率(L)、血红蛋白数(Hb)、血小板数(PLT)、碳酸氢根离子(HCO3~-)、血糖水平、剩余碱(BE)、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柯萨奇病毒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抖动、肌阵挛、呼吸暂停、肌酸肌同工酶(CK-MB)升高、碳酸氢根离子(HCO3~-)升高、超敏肌钙蛋白(cTnT)升高、PH值下降、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和肠道病毒通用型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与D组比较:患儿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机械通气前病程、心率、血压、抽搐、惊跳、抖动、呕吐、腹胀、意识障碍、呼吸暂停、脑膜刺激征、CK、CK-MB、血肌酐、WBC、N、L、Hb、PLT、HCO3~-、血糖水平、BE、CRP、PCT、EV71、柯萨奇病毒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科别(非PICU)、发热、肌阵挛、BNP升高、cTnT升高、PH下降、LAC升高、肠道病毒通用型阳性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危险因素的回归方程为logitP=-7.767+1.405Χ1+3.073X3+1.450X5+1.921X6+1.839X8+3.712X11。其中Χ1、Χ3、Χ4、X5、Χ8、X11分别为高热、抖动、呼吸暂停、肌阵挛、cTnT升高、EV71;危重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后死亡发生危险因素的回归方程为:logitP=-6.659+1.827Χ1+13.67X2+2.833X3+1.58X5+1.322X6+1.712X9。其中Χ1、Χ2、Χ3、X5、Χ6、X9分别为入院科别(非PICU)、高热、超高热、BNP升高、cTnT升高、LAC升高。结论:1.高热、抖动、呼吸暂停、肌阵挛、cTnT升高、EV71感染为危重型患儿机械通气的高危因素;2.入院科别(非PICU)、高热、超高热、BNP升高、cTnT升高、LAC升高为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