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小学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学算术课程,从“六艺”的“数”到《算经十书》教学,其核心思想是经世致用哲学。民国时期课程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中西方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下,构建起民国时期小学算术课程的基本形态。当前的课程改革是一场综合性、全领域和多方面的教育变革,改革的重点领域落在了课程实施上。目前,课程实施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课程实施不够重视课程设计者与实施者的关系,缺少关注课堂、教师和学生,质性研究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古语有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而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了解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发展脉络的意义不言而喻,而民国时期小学算术课程作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发展中“一纲多本”的经典案例,梳理民国时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的历史演变,把握阶段特点,具有当代借鉴的重要意义。本研究“民国时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研究”,可分解为三个研究子问题:一是民国时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是怎样的?二是民国时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沿革的特点是如何的?三是民国时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对当今数学课程实施有何启示?对于三个研究子问题的回答则为研究成果。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论述选题背景、缘由、问题提出、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综述学者关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缺失,寻找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支撑本研究主要内容框架。第二部分,阐述理论基础和核心界定概念。本文的理论基础是古德莱德课程理论和课程实施的相关理论。在概念界定部分,界定了民国时期与研究范围、小学算术、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第三部分,整体论述民国时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的概况,划定小学算术课程实施阶段:民国初期(1911-1922年)、民国中期(1923-1928年)和民国后期(1929-1949年),每一阶段深入分析领悟的课程实施,运作的课程实施和经验的课程实施。首先,在领悟的课程实施,民国小学算术教师解读小学算术课程标准,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要义下制定课堂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进程与实施教学内容。民国时期小学算术教师领悟的课程实施受到政权教育宗旨、算术课程标准和教育家的影响,课程实施带有教育宗旨、算术课程课程和教育理论的深刻烙印。其次,在运作的课程实施,论述了小学算术课程教学、课程研究等活动。在课程教学方面,分析课堂教学方法和工具实施,了解课程实施的教学方式的特点。在课程研究方面,分析实验课程标准、开发算术教材和教学实践,总结运作的课程实施的特点。民国初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贯彻课程标准,受到西方教学法影响。民国中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呈现出教学法多元化特点。民国后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进入规范化和本土化探索。最后,在经验的课程实施,分别论述了算术教师的课程意识与教学反思和学生经验生成,总体上了解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当中的概况。民国时期教师课程意识不断凸显,教学成果总体不佳。第四部分,论述民国时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的特点,分为领悟的课程实施、运作的课程实施和领悟的课程实施特点。领悟的课程实施特点包括课程实施取向: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并存和课程价值取向:知识本位、学生本位和社会本位并存,运作的课程实施特点包括算术教学法的中国化和算术课程研究,促进教育的科学化。经验的课程实施特点包括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提交课程开发与变革和反思贯穿实施过程,生成学生算术经验。第五部分,基于民国时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特点分析,得到民国时期小学算术课程实施的当代启示:历史经验包括课程实施要处理好忠实、相互调适和创生取向的关系,博采众长。课程融合知识本位、学生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多元价值取向。课程实施过程采用实证研究方式,提升教学质量。课程实施要重视学者和教师,明晰教师课程角色。增强课程意识,建构中国教育理论体系。拓宽反思广度与深度,关注学生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