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参孙·拉斐尔·赫尔施是19世纪德国犹太教新正统派主要创始人和提倡者。在犹太教育中,赫尔施主张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应当兼施并举、融为一体,他曾以“兼及‘天下通道’的《托拉》”对此进行了概括。这种教育思想实质上就是一种面对现代性的犹太宗教教育。研究赫尔施的教育思想对于认识和理解19世纪德国犹太教育思想的变化与现代正统派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首先指出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和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孙·拉斐尔·赫尔施是19世纪德国犹太教新正统派主要创始人和提倡者。在犹太教育中,赫尔施主张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应当兼施并举、融为一体,他曾以“兼及‘天下通道’的《托拉》”对此进行了概括。这种教育思想实质上就是一种面对现代性的犹太宗教教育。研究赫尔施的教育思想对于认识和理解19世纪德国犹太教育思想的变化与现代正统派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首先指出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和论文结构,然后指明了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文献资料,回顾了国内外对赫尔施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主要研究了赫尔施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在19世纪初叶,由现代性引发的犹太解放运动和哈斯卡拉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犹太教,导致了改革运动的兴起。现代性既对传统犹太教带来了有力的挑战,也对犹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机;改革派大幅度修改犹太教的传统内容,使传统犹太教本身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在由现代性所造成的犹太人危机的历史背景下,赫尔施教育思想就应运而生了。
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该部分首先考察了《托拉》与犹太人之间的关系:《托拉》是上帝启示给以色列人的最高律法,具有永恒不变性。同时,赫尔施也承认自然启示和《托拉》启示都是人类真理和知识的源泉。然后,指出了赫尔施的教育目标——培养理想的犹太人,论述了赫尔施以《托拉》为指导的融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思想。最后,指出赫尔施曾以“兼及‘天下通道’的《托拉》”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概括,并讨论了犹太学者对赫尔施这种教育思想的不同理解和解释。笔者以为,赫尔施的教育思想就是一种面对现代性的犹太宗教教育。
第四章,通过评价赫尔施教育思想的特点与影响总结全文。赫尔施教育思想呈现出宗教性与世俗性并存、闭合性高于开放性的特点,对犹太教育,尤其是正统派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2000年,科学社会学家史蒂夫·福勒发表了一本名为《托马斯·库恩:我们时代的哲学史》的著作,在科学哲学领域里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这部著作的出版距离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的问世大约有40年,然而这丝毫没有减弱福勒批判库恩的热情。福勒的批判与以往对库恩的推崇相反,他认为库恩不是激进主义和历史主义,而是保守主义和反历史主义。卡朋特认为,"福勒的庞大计划就是站在第一种传统的立场上与第二种传统战斗。然而
亚瑟·法因(Arthur Fine)是当代的一位科学哲学家,现为华盛顿大学教授。代表作有《不稳定的游戏:爱因斯坦、实在论和量子理论》。在这本书中,他以自己提出的自然本体论态度(NOA)而著名,着眼于此,他被认为是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一位代表。本论文主要就是阐述法因的科学哲学观点,以及其和后现代科学哲学关系的初探。 法因首先要对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进行反驳。在对待实在论方面,他通过三方面的具体论证,即“
王重阳所创的全真道是金元时期所产生的新道派中最有影响力的道教流派,其修炼思想和组织形式都和以往道教有比较大的区别。出家思想并非王重阳所创的全真道修炼思想的全部,但却是十分重要而且最具特色的部分。全真道将出家离俗视为修炼的先决条件,出家之后也遵循特殊的出家制度进行修行生活,这在道教史上都尚属首次。 王重阳的出家思想来源非常复杂。一方面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另一方面和之前的思想有关。王重阳虽然出身世族
风险投资如何发挥作用,怎样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孵化顺利实现,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风险投资因在高技术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而兴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技术企业神话。但是,风险投资作用的发挥又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条件不具备,就可能使风险投资难以发挥出其潜在价值而与传统投资无异。世界各地的发展情况不同,置身于其中的风险投资的作用发挥自然有大小之分,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投资先行一步,取得了许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晋宋之际出现了一个学术思潮的转向,即从对性空般若学的关注,转变成对涅槃佛性论的重视。魏晋般若学借助于魏晋玄学得到迅速的传播,同时也受到玄学的深刻影响,导致了般若学的玄学化,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六家七宗”。僧肇对玄学化倾向的般若学进行了批判与纠偏,把中土般若学推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涅槃学在晋宋之际兴起,竺道生是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晋宋之际般若学与涅槃学的交汇与转向在僧肇和竺道生身
中国哲学关注现实生活,关心人生,因此情感作为中国哲学的最基本概念之一,在中国传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哲学就是情感哲学。在先秦时期各大思想家之中,孔子无疑是最具有魅力的一位,他对情感之解读内化为儒家社会生活的心理基础,因此本文选择了孔子的“情”作为研究对象。 情或情感要素在孔子的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孔子面对“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以仁爱的情感为出发点,提出了各种道德实践的要
张宇初,有“道门硕儒”之称,著有《岘泉集》(十二卷)、《道门十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四卷)及众多诗文序论,颇为方内方外之士所敬重,卿希泰在《中国道教思想史》第三卷中就明确指出,在元末明初的道教中,张宇初是一个较有思想创建的著名人物。 张宇初的著作体现出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且思想鲜明的特色。总体来讲,他虽未提出崭新的道教理论和方法,但却旁通儒释,对哲学、修道、美学等各方面均有所阐述,并
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结束了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无政府主义先后成为影响意大利工人运动的主要思潮。直到19世纪8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才开始在意大利国内传播,并逐渐成为指导工人阶级运动的思想武器。在此过程中,意大利本土的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积极参与第二国际的活动,与各国社会民主党保持联系,并得到恩格斯的高度评价,其作品在当时也
自西周晚期始,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入侵和周朝内部各诸侯国之间的连年征战,中国社会进入长达数百年的动荡时期。长期的动荡,造成各诸侯国中百姓死亡丧乱,流离失所,社会人口急剧下降,社会财富极度贫乏。显然,传统中国社会主张“德治”、“礼治”的治国方略已不能再适应时代的需要,各诸侯国只能采取新的施政策略以图打败外族的入侵,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在此基础上,孔子上承尧舜之道,近接文武周公之德,在总结了
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作为人类自我组织与管理的工具而出现的,本身从价值维度上看应该是中性的,但因为是善者为了善的目的而行使的,因而也使其被赋予了善。但当“特殊的公共权力”随阶级、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后,就有了善恶各异的表现,其善恶之根本还是因执权人之善而善、执权人之恶而恶。权力异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权力异化现象使研究权力异化的原因及寻找权力向善的条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