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学相关论文
<正> 佛教产生于印度,盛行于中国。自两汉之际东来华夏腹地,它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
发达于唐至南宋的禅宗,其社会基础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流民与失意的士大夫。在禅宗里,有农民和士大夫的投影。禅宗的哲学基础,集......
僧肇思想探究伍先林僧肇(384—414),俗姓张,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是我国东晋时期重要的佛学理论家之一。早年研习老庄,尝读老子《道德经》......
<正> 山水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个特色,一宗丰富的遗产。翻开古代诗人的集子大多可以看到有一定数量的山水诗,大诗人李白、杜甫、......
支道林逍遥义用“至足”代替“自足”,用“至人之心”阐发“适性逍遥”,是以“即色义”解读庄子《逍遥游》的成果.方以智取消了“......
《金刚经》是2500多年前古印度的一部关于人地互感景观研究的伟大科学经典。它揭示了个体人、群体人以及人类社会与生存地理环境之......
一方面,僧肇将魏晋玄学“有无之辨”的本体论思维纳入般若中观学“诸法实相”原理和“中道思维”原则下,以般若化的“有无相即”消......
从新昌大佛寺到天台国清寺只有300公里的路程,现在坐汽车也不过是3个小时。但是就在这300公里距离内,一二百年间却不断地出现佛教......
《桃花源记》作于晋亡之后,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该文的出现绝不是偶然,它是作者在经历了三仕三隐的人生之旅后,个人思想情结的一......
皇侃《论语义疏》虽然融入不少玄老学思想,这是时代的反映,同样也继承了汉儒的章句训诂之学和纲常孝道思想,甚至是佛学理论。本文......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盖晓明副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该著是对六朝时期佛学“义学”——即宗教哲学与该时期文学理......
序与跋是散文中的一类,而且是很具精神与擅变化的一类。作者不当正文来拉架式,往往反得行文之美。 我个人是无论古今,书到手是先......
《文心雕龙》对玄学本体论提出批评 ,肯定佛教“般若绝境” ,有研究者据此认为刘勰思想是“以佛统儒”。其实刘勰所否定的是将“无......
东晋时期玄佛合流而共同促进了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玄学与佛教虽在理论上多有相似,但却有着不同的心灵构成。玄学是非时间的,肯定......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实际上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信仰世界:一种是自觉的信仰,另一种常常是自然的信仰。自觉的信仰是由道理、学说为......
本文是针对刘道广教授《〈金刚经〉和〈画山水序〉》一文而作 ,刘先生之文 ,在一、未能探明宗炳所处历史时代的佛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僧肇(公元384-414年)是我国东晋时期一位著名的高僧,他师从鸠摩罗什,接受并传播佛教大乘中观般若学,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
一直以来,儒家与佛教为颜延之思想之源头的观点已成为学者之共识,但有关道教对颜延之思想影响的研究却有所忽视.在传统的儒家思想......
195 3年 ,中国科学院请顾颉刚到建立不久的历史研究所工作 ,所里负责人尹达、刘大年询问顾氏在上海收入多少 ,顾答以 :“各项相加 ......
中国佛教是一个独立的自生系统。经由西域传入的大乘佛学为中国社会所接受并最终形成深远影响,经历了译经、讲经和形成学派等一系列......
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书画在汉末魏晋时期也步入了艺术的自觉。就其发展历程来看,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率先走向艺术自觉,......
东汉末年,佛教传播的内容以小乘禅法为主,主要通过“禅定”以讲“三科”、“五阴”来破除“我执”,进而达到“无我”的境界,其实质......
吕澂先生揭示了如何用唯识学勾连出印度佛学的律动性.首先,他积极搜寻出唯识学与小乘佛学的线索,发现了唯识学根本论典《瑜伽师地......
在我国晋宋之际,涅-学替代盛极一时的般若学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无论是般若学还是涅-学,这些学说的盛行原因,不能单从某个思想家......
<正> 支遁,字道林,东晋名僧,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创始人.他善谈玄理,好游山水,在晋宋之际山水文学兴起的过程中......
僧肇的《不真空论》,运用了般若中观有无双遣的遮诠中道方法,从立处皆真、即物假名来谈般若性空义,对般若学三宗的偏颇进行批判总结。......
在我国晋宋之际,涅桨学替代盛极一时的般若学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无论是般若学还是涅桨学,这些学说的盛行原因,不能单从某个思想家......
中国美学在东晋时期实现自觉转型,是以般若学与中国美学的内在耦合为前提的。这种耦舍最根本的体现在本体论的价值构成上,完成了由直......
【正】 僧肇(公元384年——414年),是我国东晋时期重要的佛学理论家。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俗姓张,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
<正>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已很难考定。史学界一般以汉明帝求法故事为佛教入华的标志。史载,汉明帝永平七年(64),明帝夜梦......
儒释关系是学术界议论较多的问题之一。作者认为,当前的要领,是把有关的史实弄清楚。第一,通常把佛教的初传归结为对方术和玄学的......
【正】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意境是一个运用广泛的概念,它是我国古代文化长期孕育而形成的独特的美学范畴。意境范畴的生成、发展和......
魏晋时期正是般若学兴起的时期,佛教界内部曾出现了专门解释般若思想的“六家七宗”的几个学派。佛教的般若学还和玄学相互融摄,相......
【正】 “格义”是佛教讲经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始于东汉之末,盛于魏晋,是中国早期佛教的一种奇特的现象。慧皎《高僧传》说:“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