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青少年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日益被关注的一个群体,年龄介于16至25岁之间,他们或处于失学状态,或无固定工作、没有就学、缺乏监管的状态。同时,他们往往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构成和潜在力量。本研究以若干社区青少年为典型个案,描述并分析其生存状态,探询越轨行为发生的具体原因;并在借鉴国外社区青少年再教育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目前社区青少年再教育工作的成功与不足,提出了若干仍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桃浦镇社区青少年为个案选择的研究总体,通过人种志的研究方法,探索社区青少年不同的群体生活,解析其一系列独特的生活经验、体验、情感、思维和行为特征,呈现其真实的生存状态。资料收集及处理的具体方法涉及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及文献分析法等。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四点:第一,研究发现社区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生存环境普遍恶劣:家庭经济条件差、亲子关系不佳、外界对这一群体多持负向评价;第二,越轨是这一群体的核心行为,其中暴力崇拜是男性社区青少年越轨的主要表现,而自我伤害是女性社区青少年越轨的关键词,而逃避生活几乎是所有社区青少年共同的越轨行为;第三,社区青少年的越轨行为同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动荡有着密切的联系;第四,在对社区青少年实行再教育的过程中,社区发挥了重要的力量,使得部分社区青少年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其中依然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力图表达的基本观点是:尽管社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源于诸多的内外因,但社交限制是导致社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具体原因。其具体机制是:社区青少年同样渴望改变现状,但他们缺乏良好的社交圈,缺少外界社会的良好交流与沟通,当他们在无法通过正当手段获得改变的情况下,选择了越轨。越轨是他们的核心行为。对他们而言,越轨具有某种正向功能:他们在这一群体内部获得一种自我认同。因此,减少越轨行为的有效对策是解除社区青少年的社交限制,这有赖于学校、社区、家庭及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