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轻型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阿替普酶(rt-PA)的疗效。
方法:
以NIHSS评分≤5分为标准,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2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发病时间≤4.5h且年龄>60岁,按照治疗方法的不不同分为溶栓组(43例例)和常规组(39例例)。溶栓组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复查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后应用阿司匹林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雷片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规组入院即采取阿司匹林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雷片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料、两组治疗后24h、3d、7d及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90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mRS<2分)的差异、比较两组处理后出血转化率的区别。预后良好定义为3个月mRS低于2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定义为1天后NIHSS评分较原始NIHSS评分升高超过2分及以上[1]。
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城乡比,发病至治疗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既往脑卒中,烟酒史及原始NIHSS评分等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
2.两组短期疗效比较:分别对患者治疗后24h、治疗后3、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h、治疗后3、7、14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3个月预后:溶栓组患者3个月良好预后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溶栓组1天后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率为7.0%(3/43),低于常规组的23.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出血转化:溶栓组的sICH事件占比2.3%(1/43),常规组的sICH事件占比2.6%(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4)。
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治疗有助于高龄轻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能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
探讨轻型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阿替普酶(rt-PA)的疗效。
方法:
以NIHSS评分≤5分为标准,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2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发病时间≤4.5h且年龄>60岁,按照治疗方法的不不同分为溶栓组(43例例)和常规组(39例例)。溶栓组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复查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后应用阿司匹林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雷片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规组入院即采取阿司匹林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雷片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料、两组治疗后24h、3d、7d及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90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mRS<2分)的差异、比较两组处理后出血转化率的区别。预后良好定义为3个月mRS低于2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定义为1天后NIHSS评分较原始NIHSS评分升高超过2分及以上[1]。
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城乡比,发病至治疗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既往脑卒中,烟酒史及原始NIHSS评分等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
2.两组短期疗效比较:分别对患者治疗后24h、治疗后3、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h、治疗后3、7、14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3个月预后:溶栓组患者3个月良好预后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溶栓组1天后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率为7.0%(3/43),低于常规组的23.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出血转化:溶栓组的sICH事件占比2.3%(1/43),常规组的sICH事件占比2.6%(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4)。
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治疗有助于高龄轻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能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