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nweitao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被高强度开发利用,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张,在此过程中,城市扩张开始出现过于追求速度、忽视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城市发展甚至出现低密度扩张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济增长。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城市扩张也需要以高质量为导向,缓解无效的低密度扩张,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因此,剖析城市扩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特征,以及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00、2010、2020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运用Envi、Arcgis10.2等软件对长三角城市群26市建成区进行提取,利用城市扩张速度、紧凑度、强度、重心变化、方位变化、蔓延指数等指标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规律和特点,再引入地理空间探测器揭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至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外部形态紧凑度由0.04降低到0.03并持平,分形维数由1.79降低至1.77再至1.76,可得200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结构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城市边界逐渐规则,总体上看城市的扩张较为稳定;城市个体中规模较大的城市紧凑度指数较低且分形维数较高,规模较小的城市紧凑度指数较高且分形维数较低的规律,即城市规模大、人口多的城市,空间形态更复杂,集约化程度更低,而城市规模小、人口少的城市城市空间形态相对简单,集约化程度高,紧凑度高;(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重心在江苏省无锡市,200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重心总体上向西部、南部扩张,先向东南迁移18333.94m,再向东南方向迁移6118.82m,向东迁移的城市多于向西迁移的城市,向北部迁移的城市多于向南部迁移的城市;(3)各城市扩张方向呈现两种扩张特征,即多方向扩张和单一方向扩张,多方向扩张城市数量更多,总体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中沿海区域城市趋于向沿海方向扩张,其他城市则更趋于向高发展水平城市方向扩张;(4)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蔓延度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大城市普遍蔓延度相对较低,中小城市蔓延度偏高。蔓延度相对高的城市多数在江苏省内,聚集在长三角城市群北部,浙江省内城市普遍蔓延度不高但分布较为均衡,安徽省内城市蔓延指数则较为不平衡。(5)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常住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粮食产量、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均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有显著影响,距河流的距离、海拔高度、到铁路距离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的影响也较大,总体来看,社会经济因素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自然驱动因素对城市扩张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及社会经济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政府在制定增长目标时将质量和效益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等特征,既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对高技术产业的研究能够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提供借鉴意义。产业集聚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集聚的正外部性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产业集聚可划分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
学位
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在推动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新时代,我们不仅要追求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要追求绿色的发展模式,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在推动工业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潜力。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点规划的区域之一,流经十一个省市,从下游的长三角地区到中上游的中西部地区
学位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样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缺水地区盲目追求经济规模、工业规模、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当地的水资源出现超载,无法支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在制定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时,要将水资源供给能力纳入综合考虑范围之内。因此,城市发展必须结合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使城市规模与水资源承载力相互协调。首先,系统梳理国
学位
国土空间包含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以下简称“三生”空间),是区域开展经济、文化、社会等活动的场所和系统,充当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载体这一重要角色。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持续加快,区域空间结构失衡,“三生”空间功能相互影响和制约,“三生”空间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愈加不容忽视,区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也将受到直接影响。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相继强调了生产高效、生活宜居、生态良好的国土
学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然而相伴而生的是日益严重的资源过耗与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安全不应通过压榨资源与环境的“竭泽而渔”式方法来实现。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将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纳入同一系统,是对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度量。在照顾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优化发展粮食生产,避免“寅吃卯粮”,才是可行的持续发展之路,粮食生产生态
学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受到贫困问题的困扰,只不过不同国家贫困问题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贫困问题较为严重,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施了有效的反贫困政策,到2020年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得到全面的解决,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之后,我国的贫困治理工作转换思路、切换目标,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问题更加艰巨,解决起来也更加棘手。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发展风头正盛
学位
进入全面小康时代,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解决发展不平等不公平问题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仍需努力。摆脱相对贫困是人民的向往,也是解决发展不平等不公平道路上要面对的问题。对此,现有文献主要是从识别标准、治理之策等方面来分析相对贫困,忽视了在农村地区农业要素禀赋对相对贫困的影响。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区域,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之间的明显差距,反映的相对贫困问题
学位
近年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粗放的发展模式,以及城镇化本身存在的滞后性,各种遗留问题日渐凸显,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其通过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为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转型、扩能与聚变,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动能。眼下,能否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乘势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新时
学位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建设美丽中国,所指引的正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方向。制造业集聚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制造业集聚程度的加深,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由于地理区位的特殊性、投资环境的开放性、基础设施的完善性以及产业政策的偏向性,更是令长三角地区迅猛发展,凭借着多种优势成为我国主要的产业空间集聚地。为此,本文以期厘清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
学位
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技术产业凭借其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等特点在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创新研发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也有了一定提升,但由于高技术产业具有营运风险高、投资规模高等特征,融资困难阻碍发展等问题也不断涌现。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为基石,为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首先,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依据数字经济、高技术产业和创
学位